Home Search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欧盟停止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欧盟停止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由于外交关系紧张,欧盟暂时不会批准与中国签订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中国和欧盟谈判了七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暂时不会获得批准。根据媒体的一致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瓦尔迪斯·东布洛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其背景是由于相互施加制裁而导致最近的外交关系紧张局势加剧。 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伯迈尔教授(Prof. Gabriel Felbermayr)在一份有关当前发展的声明中对这一步措施表示遗憾。他认为,外交部长阿尔特迈尔(Altmeier)在2020年12月将该协定称为“贸易政治里程碑”时是正确的。“它(这项协定)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不过,这将使得欧洲公司在中国也同样享有中国投资者在欧盟早就享有的自由,而中国多年来对此是持否认态度的。就连在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领导下的美国也和中国签订了具有类似内容的协议,该协议已生效一年多,并且现任美国政府也将其保留了下来。相对于欧洲投资者,它说明了美国投资者明显的偏好,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 因此,希望中国和欧盟在螺旋式上升的制裁中找到一条路,能够让双方都保留面子。尤其是根据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的观点,中国不太可能受到制裁的影响。这也是前外交部长西格玛·加布里埃尔(Sigmar Gabriel)所表示的观点。在接受Phoenix电视台采访中他谈到了俄罗斯和中国:“国家会改变自己,但不会因为别的国家施加经济压力而改变。” 停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可能会对欧盟造成损害 我们的专栏作家彼得·蒂查尔(Peter Tichauer)在四月就警告了相互制裁会产生的后果。他认为制裁带来的损害更多的会出现在欧盟方面。正如中国德国商会(AHK China)在今年年初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恰好是在中国的德国公司对该协定寄予了厚望。尤其是该协定强调了进入市场将更容易以及所承诺的平等待遇。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也将为并购领域开辟新的机会。 此外,有合资企业约束的工业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但是,正如费尔伯迈尔教授(Prof. Felbermayr)在他为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发表的声明中指出的那样,损害仍然是有限的。反正欧盟议会还没有计划会在2021年底之前批准该协定。
巴伐利亚州中德经济文化协会第十届巴伐利亚中国春晚

巴伐利亚州中德经济文化协会第十届巴伐利亚中国春晚

4月28日,巴伐利亚州中德经济文化协会举办了第十届巴伐利亚中国春节晚会。而此次春晚首次借助了一个高成本的在线平台,以完全虚拟的形式为主要项目和赞助商提供了不同的区域,甚至还有用于交流的虚拟“吸烟室”等。 邓晓梅国际乐团进行开幕式表演时,就有150多名参与者聚集在了虚拟舞台前。整晚的人数一度上升到了230多位。 巴伐利亚州中德经济文化协会的董事总经理施改革(Stefan Geiger)和李楠女士在巴伐利亚经济中心主持了整场节目,并由衷地对参与者表示了欢迎。由于新冠疫情,今年除了主持人、乐队和特邀嘉宾座谈的参与者外,其他人没能到达现场。 中国是一个被包在谜团中的谜中之谜 巴伐利亚中国春节的主旨演讲是由自1997年以来任职巴斯夫中国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中国总代表的伍德克(Jörg Wuttke)在他的第二故乡北京发表的。他对中国牛年概况的主题是:“中国是一个被包在谜团中的谜中之谜”。这句话援引自丘吉尔对俄罗斯的评价。对于有近40年中国经验的他来说,谜仍是这个国家的魅力所在。 按中国的生肖来说,牛年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根据他的经验,这一点也与上一个牛年2009年的情况相吻合,当时中国已经帮助全球经济摆脱了一次危机。他指出,占全球增长35%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绝不容小觑。 显然,伍德克先生对化工市场的发展尤为感兴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增长份额再次大幅提升,很快将达到60%。他得出结论:如果在中国市场没有影响力,就不可能再在国际上取得成功。这也是巴斯夫在此期间在华投资总额达100亿欧元的原因。他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将持续下去。 最后,他也谈到了中德之间近来紧张的关系。双发最近实施的相互制裁造成了一种“隐蔽”的气氛。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承诺“公平竞争环境”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也许无法在2021年获得批准。 因此,他希望对待中国的政策能多一些相互尊重,少一些冲动。 合作伙伴、竞争者和战略对手 主旨演讲后,巴伐利亚州经济部的国务部长胡伯特·艾旺格(Hubert Aiwanger)、慕尼黑市劳动经济局局长克莱门斯·鲍姆格特纳(Clemens Baumgärtner)以及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张越在特邀嘉宾座谈环节进行交流意见。主题是引用外交部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的一句话:中国是德国的“伙伴、竞争者和战略对手”。 艾旺格先生强调了伙伴关系的层面,并且中国是巴伐利亚州最大的贸易伙伴,重要性甚至位于联邦德国之前。特别是在这个困难时期,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巴伐利亚州的出口情况会更糟糕。然而,他也同时注意到,中国通过飞速追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成为了竞争对手。借助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往往比巴伐利亚的企业更有效、更低成本。但是他看待此事十分有体育精神,认为这能激励巴伐利亚和德国的企业做得更好。他认为中国人的态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对所有事情都刨根问底。中国人有时会对九成的解决方案都感到满意,而非拒绝任何方案,这也让他十分欢喜。这样一来就能更快、更贯彻地推进重大课题。 对张总领事来说,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总领事也强调了关联的要素,双方可以取长补短。这将迎来双赢,而非对抗的局面。即使是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百年的目标仍是提高中国公民的生活质量,根本还未考虑到其他国家是否是制度上的敌人这一问题。将其他各方视为对手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带来危害。已谈到的制裁也是这种态度的后果。 鲍姆格特纳先生被问及慕尼黑市能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驻地的可能性。他认为这得依赖于持续的相互交流。重要的是保持联系并从而了解中国合作伙伴的需求。与艾旺格先生一样,他强调了伙伴关系中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慕尼黑市提供了专门负责中国企业利益的联系人。慕尼黑市、巴伐利亚州经济部以及中国总领馆共同在此进行了密切合作。 当被问及今年在巴伐利亚中国春节之后是否终于能再次举办十月啤酒节时,他遗憾地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慕尼黑绝对值得一游——中国也同样如此。 牛年将带来什么? 施改革问三位先生,他们对这个牛年有什么工作上的和私人的憧憬。 对鲍姆格特纳先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双方保持联系,这将是继续保持良好业务和维系关系的关键。 张总领事透露自己生于牛年。对他来说,这一年要有雄心壮志。同时,在这个特殊的一年中保持脚踏实地也极为重要。他建议通过新冠疫情下限制进行沉思和反省。 用农场主兼猎人胡伯特·艾旺格自己的话来说,牛是品行良好的牲畜。只有通过持久的努力才能摆脱危机。重要的是,现在要做好工作,种子最终才会发芽。最后,他感谢鲍姆格特纳先生和张先生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 在传统节目“中国巴伐利亚快问快答”正式结束后,参会者被分配到各个虚拟房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自主交流,或在赞助商的“展位”上咨询信息。 虚拟的巴伐利亚中国春节晚会在一些参与者享受着真实的参与者礼包中的青岛啤酒中结束了。
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Ifw Kiel)预计来自中国的收购将增加

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Ifw Kiel)预计来自中国的收购将增加

在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Ifw Kiel)最新一期“基尔焦点(kiel Focus)”中,作者分析了新的五年计划对中德之间关系的影响。另外,他们预计会有更多的德国公司被中方收购。 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的刘宛鑫Wan-Hsin Liu和弗兰克·比肯巴赫(Frank Bickenbach)认为,今后对于德国以及欧洲的企业来说,要在中国市场成功可能会更艰难。背景问题是最近确定下来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该计划是要加强中国企业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目的是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刘宛鑫说:“中国的目标并不是新制定的,但现在正越来越有力地追求它。简而言之,中国公司未来应当能够以最前沿的技术来进行生产,并能加强自己在决定性技术创新上的产量。中国的消费者也应当能够消费得起这些产品。” 中方对德国企业的收购将增加 作者根据近期观察认为,中国内部市场需求的增加对于外国企业来说也应当是有利的。然而从中期看来,他们预计销售机会会变差。当中国本土公司在技术和质量上赶上西方公司时,这种情况就有应该会出现。到时,来自德国和欧盟的出口商以及当地的外国公司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特别是这种情况如果符合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依赖从国外转移知识和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本土的企业一如既往地在很多技术领域离所需的技术领导能力还很远 。 这就是为什么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中国不仅将继续吸引外国公司和人才。他们还预计,中国将加快计划收购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领先的外国公司。因此,德国和欧洲未来将不得不预计到这类收购的增加。 此外,刘宛鑫还认为,与过去相比,研发活动或者生产都将更多地从欧洲迁往中国。 (大众汽车在安徽省新建的研发中心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例子。) 然而,作者还是建议欧盟不要对中国采取更强的孤立反应。对于企业收购也不要继续增加更多的难度。相反,批准最近签定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有利的。最后,它将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并公平地对待外国公司。而后,欧盟能够对这些承诺进行监管和要求。同时,欧盟则必须加强自己企业的创新能力。作者说,这需要对教育、基础研究和现代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双边并购新的希望

中欧全面投资协议:双边并购新的希望

经过7年的谈判,欧盟与中国的投资协定于2020年底达成。该协议将确保中欧经济伙伴之间的投资环境更加平衡。德国和中国企业都将从新的更具建设性的监管框架中受益。 尽管受到新冠危机影响,2020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仍持续增加,5860亿欧元的年贸易额也使中国超越美国,自欧盟成立以来首次成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使得新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协定”)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其中包含的公平、促进贸易关系的规则,该协定对参与双边经贸的各方均为重要进步。 放宽市场准入 协定旨在减少中欧在市场准入方面现有的不对称问题。在中国,多个行业领域中严格的中外合资要求将被取消。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汽车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德国企业将可获得全面准入。同时,近几年中国已经逐步开放的金融服务行业内的中外合资及外资股权上限要求也将取消,包括银行、证券交易、保险和资产管理等领域。此外,中国还承诺解除医疗(私立医院)、环保服务、研发(生物资源)、电信和云服务、商业服务和国际海运等领域的投资限制。 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一半以上德国在中国的投资都可从此次协定达成的扩大市场准入中获益,特别是在汽车和制造业,包括化工、电信设备、运输设备和医疗设备生产等领域。现在,这些行业的德国原始设备制造企业未来可以100%拥有其中国子公司的股权并提取利润,而无须与中国合资方分享利润。 公平竞争环境 除了中欧之间市场准入的不均衡,竞争条件的不平衡也是另一个讨论焦点。对此,协定向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环境”迈出重要一步。这其中包括对国有企业市场行为的约束、提高政府补贴透明度以及防止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中国国有企业被要求今后完全以经济标准为基础进行决策。在其进行买卖货物或提供服务时,应对德国公司一视同仁。同时,协定还对中国政府提出透明度要求,以确保更好的计划性及更高的法律确定性。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为评价特定国有企业市场行为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关于补贴的磋商程序和为外国公司提供平等进入标准制定机构的机会。 协定还禁止未来各种强迫技术转让的投资要求,如向中方合资伙伴转让技术、对研究机构的本地化要求或在技术许可中干涉合同自由。此外,协定还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防止行政机关未经授权披露其在商品或服务认证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机遇 在中国企业过去多次对德国掀起并购风潮之时,德国企业主要以绿地投资而非并购交易的方式在中国投资。鉴于协定在大量行业领域取消合资要求、允许外资并购,中德之间上述投资行为差异预计将在未来有显著转变。 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也为德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可持续的增长机会。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从新冠疫情影响中迅速恢复的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增长,德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交易量也将随之增加。例如,巴斯夫集团在中国华南地区进行总额高达十亿美元建设投资项目进行同时,巴斯夫创投又于近日宣布投资位于中国杭州的初创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清洁高效的工业合成生物技术。 对中国在德直接投资的影响 与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相比,协定只在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对中国投资者承诺了少量的额外开放,因为在协定出台之前,欧盟市场已经基本对中国投资者全面开放。不过,各成员国实行的外商投资审查与控制措施不受协定影响。 尽管缔结协定对中国在欧投资条件没有重大直接影响,但其仍然向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发出积极信号,中国对德投资活动有望再次活跃起来,为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处于衰退状态的中德并购交易市场带来转机。 总结 协定为在欧盟和中国之间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中德间的双向投资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对中国在协定框架下所作的逐步开放仍须结合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来审视。中国政府正日益加强对信息技术、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工智能及重大设备制造等战略相关行业的控制,以确保技术自主权。而最近出台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规定及其他保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措施意味着德国企业未来在中国的经营中仍将面临障碍。
Deutsche Firmen setzen auf CAI

德国公司寄希望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中国德国商会(AHK China)与毕马威(KPMG AG) 共同在位于中国的德国企业中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企业间的情绪以及他们对商业环境的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德国企业对欧盟与中国投资协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寄予厚望。 调查结果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有96%活跃在中国的德国公司无意退出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在2021年的持续复苏持乐观的态度,并认为在这里的发展将比其他国家都会更好。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公司中有72%计划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 承载着希望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不久前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对此也做出了贡献。该协定将使德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并结束欧盟企业在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接受调查的公司都将这两方面视为该协定最重要的点。其中40%的选票支持市场准入,39%支持协定承诺的平等待遇。 这一项调查是于2020年秋在中国德国商会的535个成员企业中进行的,大约占到了所有2300个成员企业的四分之一。该调查得到了毕马威提供的支持。很多接受调查的企业得以通过中国经济从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迅速复苏来实现部分抵消在其他市场上大幅下跌的销售额。像奥迪(Audi)这样的德国汽车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创下了历史新高。 “双循环”的挑战 随着对功能性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外国商品依赖的解除,中国给德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循环市场战略意味着中国市场上的供应商必须适应附加的标准和要求。其结果就是,如果必须引入其他的生产线,那开发和生产的成本就会增加。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7%认为这种发展对其在中国的业务构成威胁。因此,约有一半的企业计划将部分业务流程迁移到中国。这包括例如研究和开发等领域。大众汽车(VW)已经通过他们在安徽省新建的中心完成了这一步。其他的德国企业可能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跟上。 中国德国商会已将完整的调查报告以 德语, 英语 和 中文 发布在他们的 网页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