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天猫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欧唯特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华发展壮大

欧唯特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华发展壮大

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欧唯特供应链解决方案(欧唯特,Arvato Supply Chain Solutions)在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该公司在其中国网络体系中还提供其他的物流和履单服务,范围十分广泛。 欧唯特是一家国际服务公司,也是Bertelsmann SE&Co. KGaA(贝塔斯曼集团)的八大业务单元之一。前不久,欧唯特在中国新发展了两个基地,并拥有六个配送中心,总仓储面积近达4万平方米。这一步显然已经取得了成果:该公司最近在四个基地共签下了五个新客户。这一发展主要还得归功于疫情下再次蓬勃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 “线上零售是这些新业务强劲的发展要素。”欧唯特亚洲负责人Raoul Kuetemeier解释说道,“以我们的供应链能力,我们可以提供流程链内所有的服务,并针对所有销售渠道执行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这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赞赏和强劲需求。” 欧唯特通过所谓的多用户配送中心提供这些服务。这里储存了许多客户的商品,节省了空间和物流成本。例如,欧唯特位于昆山市中心5千平方米的配送中心最近开始为耐克和比安科(Tony Bianco)配送体育用品。耐克在中国越来越依赖天猫和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这家体育用品制造商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拼购”销售渠道。欧唯特负责仓储和订单拣选、退货管理和销售给中国各地的终端客户。配送中心目前每月分配约3万个订单,欧唯特预计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 欧唯特在中国持续专注增长 欧唯特在广州和上海的基地也赢得了新客户,该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近期的成果表明我们在中国的网络十分有吸引力,可以为B2B和B2C客户提供有效的分销和快速的市场准入。我们位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代化配送中心以及我们在香港建立的全球配送中心可以为区域和全球市场提供最佳服务。”Raoul Kuetemeier总结道,“这是进一步壮大我们在该地区业务的良好前提。”
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在中国获得市场份额

拜尔斯道夫(Beiersdorf)在中国获得市场份额

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公布了2020年的业务数据。根据公司的报道,尽管2020年销售额下降,但他们仍然能增加所有护肤品分类和所有地区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拜尔斯道夫公司的销售额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拜尔斯道夫公司消费者业务部门的总销售额在上一财年下降到了57亿欧元。这与上一年相比降低了6.6%。而在皮肤科学领域的强劲发展缓解了下降。在这个领域,拜尔斯道夫公司的销售额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8.3%,其中在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都各有两位数的增长率。总体而言,不包括消费者部门特殊影响的息税前利润下降到了7.02亿欧元(去年:8.83亿欧元)。不计特殊影响的息税前利润销售回报率为12.3%(去年:14.1%)。 护肤品牌莱珀妮(La Prairie)在中国的表现尤其出色,该品牌最近由拜尔斯道夫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天猫平台进行销售。数字销售渠道、直播和视频测试在中国客户中特别受欢迎。因此,在天猫上的出现也会继续加强该品牌的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迄今为止,该品牌一直非常依赖旅游业,而新冠大流行使得目前的销售额仍然处于大幅下降中。不仅是La Prairie越来越受欢迎,拜尔斯道夫公司其他的知名品牌,比如妮维雅(Nivea)和优色林(Eucerin),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获得了显著的增加。 拜尔斯道夫公司在中国进行研究 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亚洲增长市场上的本地专业知识,拜尔斯道夫公司在2020年7月于上海建立了新的研发中心。此后,这个“拜尔斯道夫创新中心”就成为了参与开发工作各部门的共用工作空间。该中心分布在上海市中心的一栋八层大楼里,耗资一千万欧元。为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该机构还拥有自己的“客户体验中心”。 该中心在中国已经是第二家,此前位于武汉的拜尔斯道夫公司曾担任这个职位有十年之久。新的创新中心将是继汉堡总部之后该企业的第二大研发中心。

后台运行中的引擎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政府发布了在十大领域中占领技术领导地位和市场领导地位的计划。为此,他们将对外国高科技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也同时加强国内经济。这一于2015年开始执行的计划目前已进程过半了。是时候盘点、归类一下投资者当前的主要行动领域及其结论。   1.中国目前如何在关键领域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罗茵如 (Corinne Abele)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 在中国媒体上"中国制造2025 "几乎不再上头条,也很少在活动中提及。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欲避免其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它所包含的自给自足从而替代进口的目标会引起国际上的负面反应—尤其是在与美国的技术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在有针对性的行动和发展实施方案的帮助下,那些涉及生物技术、替代驱动技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新材料等十大战略领域关键技术路线图的执行工作正在进行中,资金也已到位。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越来越成为重点。 对于中国来说,这已经表明,仅靠补贴并不能产生国际尖端技术,而且成本也很高。最好的例子就是电动汽车。中国花了很多钱来打磨中国汽车制造商,并将电动汽车推向市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技术主导地位 ,这也论证了特斯拉所以能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因此,我看到了德国原装制造商(OEM)电动车的机会,它们将在2021年更多地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同时,随着2019年约120万辆替代驱动系统汽车的销量, 中国有望在2020年实现200万辆的中期销量目标。然而,即将到期的补贴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除特斯拉外其它车型需求的大幅下滑,它们的需求量才刚缓缓启动。 相比之下,5G通信基础设施、生物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建设仍然非常活跃。"中国制造2025 "战略所提及的跨领域课题也取得了中期成果,如标准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监管等。如在2018年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SAMR)职责深远。此外,"中国标准2035 "的制定已初具规模。趋势是,在加强标准控制下,企业的行动范围和自我责任在提升。 安娜·霍尔兹曼(Anna Holzmann)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 尽管自2018年夏季以来,“中国制造2025”这个标签几乎完全消失了,但该战略已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战略等一系列倡议紧密结合。中国政府以此推动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化创新体系的目标。而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关键领域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中国侧重在两个领域的技术部分不断奋斗。一个领域是朝阳产业,在这些行业领域内,中国不必因技术落后而不断追赶,而是可以从一开始就自己制定全球标准。这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例如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而在另一行业领域中,中国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例如高性能陶瓷等新型材料领域、复杂的生产装置和高性能芯片。对此,中期结论好坏参半:在5G领域,中国已经是全球先驱;但据估计,“中国制造”芯片到2025年只能占领中国市场的21%,而非预期的70%。 韦明柯博士(Dr. Mirko Wormuth) 中欧平行基金(Awesome Capital) “中国制造2025”这一话题已经从中国媒体中消失了,但是其核心本质仍然是被追寻的目标。目前在新基建这个关键词下可以找到大部分相似的内容。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方面的进展:在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仅今年就在全国建立了680,000个基站,比原计划增加了50,000个。 深圳市目前已由46,000个5G基站完全覆盖。在推进数字化的背景下,这些是促进5G商业化的完美条件。根据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仅在今年内就还将向5G商业化注入9000亿元人民币。   2.新冠疫情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何影响? 罗茵如 新冠危机加剧了人们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关注,这本来就是 "中国制造2025 "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全面思考数字化,并按照其愿景推动数字化:经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接口很多,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德国企业也必须因地制宜。只需想一下疫情流行期间二维健康码的使用,数字支付程序或定向的跨境电子业务无纸化处理过程。 安娜·霍尔兹曼 新冠疫情在两个方面推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展:首先,作为稳定和振兴中国经济措施的一部分,扩建信息技术及其研究等现代基础设施至关重要,例如信息技术及其研究。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得到1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因此,5G网络的扩建或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等中国工业基地的现代化改革措施将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意义下继续进行。其次,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中断,加上与美国脱钩的压力越来越大,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国内市场被进一步推向中心。对外国的依赖将不断减小,而国内的经济体系将不断强大。这也反映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另一核心要素:替代甚至打压国外产品及技术。 韦明柯博士 与许多其他国家以及整个工业领域一样,新冠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加速效应。数字化势不可挡,它给像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和字节跳动这样的数字生态系统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鼓励。中国科技巨头已从政府那里获得授权实施重要的部分,为整个国家及其数字基础设施做出贡献。当然,生意还是要做的。这里有两个具体的案例:不久前,阿里巴巴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数字“智能工厂”。该项目被称为“ 讯犀”,这是第一个由数据驱动的工厂,可按需在天猫(TMall)上为卖方进行生产,并且完全在5G物联网的基础上建立生产机器。但是,就算是因为Covid-19而在电子商务2.0方面再次得到加强的实时流媒体,同样也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它帮助了许多商人及其数百万员工在家中或空无一人的商店中得到收入,并更好地度过了危机。这个新渠道有望使未来的销售额达到数万亿人民币。市场研究公司艾瑞咨询(iResearch)估计,中国仅在今年就将通过直播业务实现超过1,360亿美元的收入。   3.德国的(或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能够从前两个回答中分析出什么结论? 罗茵如 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数字竞争力进行严格和诚实的评估,并迅速做出反应:我是否拥有必要的硬件/软件和技术?如何保持对有竞争力的IT专家的吸引力?我能保证公司的数据安全吗?如何应对我这个行业内很重要的数字生态系统--从通过微信营销的可能性到用于自动驾驶的百度开放平台Apollo?这也包括关注对未来行业标准很重要的产业联盟,这些联盟往往是在政府的倡导下成立的,例如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或5G领域。我公司内部是否也为5G在中国的快速推广做好了准备?例如,2019年,宝马已经将其在沈阳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的三家工厂完全装备了5G;扩建工程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同时,当地子公司必须向德国总部展示中国市场的创新竞争和数字化进步的动态,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上海发布的2018/19年大上海创新调查报告已经将德国总部视为在中国创新的主要障碍。 安娜·霍尔兹曼 如果您想在中国做生意或和中方谈生意,就必须仔细研读战略背景:中方合作伙伴追求哪些目标,这又将以何种方式跟上中国领导人实现目标的节拍?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也为外国公司提供了机会。中国在工业软件和高级医疗技术等领域仍然依赖国外的专业知识。例如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家引导基金也能表明,中国政府欢迎哪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内的投资项目。此外,我还主张扩大决策范围,以便在长期创新竞争的背景下权衡短期利润前景以及无意识的技术转让风险。 韦明柯博士 即使在德国不那么受欢迎,我们也必须继续与中国一道开展建设性的工作。毫无疑问,我们是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就像快速旋转的硬币一样,几乎可以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我们对作为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的中国也必须持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可以为此做出很多贡献,同时也可以向中国学习。   4.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未来五年内,企业的主要行动领域是什么?(特别是投资相关领域) 罗茵如 一切都将围绕着竞争力的安全保障,因为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正在变得更加强大--几乎所有行业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海尔、大疆、宁德时代、中粮集团,当然还有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行动起来,并且在各自的行业中名列前茅。此外,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 (集团) 公司等巨头也在国家下令的合并中脱颖而出。现在的中国,谁由于疫情危机,在技术和数字化上不下功夫,将在来自中国的挑战者面前失去市场份额--首先在中国,然后在全世界。 同时,德国企业必须适应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提高的客户要求。这只有通过投资创新才能做到。尽管可能出现脱钩的情况,但退出中国市场并不是解决之道。数字生态系统将加强中国和全球的合作与竞争。能" 竞合"者,将行进在前列中。 安娜·霍尔兹曼 中国仍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期。数字化和物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投资在未来几年内还是十分受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关键字“绿色制造”和环境技术——也将非常重要。习近平刚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标为环境领域带来了许多活力。有关经济领域在未来五到十五年内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的更多细节预计将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给出。 韦明柯博士 作为企业家和投资者,中国速度对我来说始终是遥遥领先的。中国总是会迅速地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在欧洲的我们速度太慢,变得迟钝了。电动汽车的例子就是这样。可以说,过去五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浪费了巨大的资源,以培养当地的冠军企业,以此来弥补内燃机发展中无法再扭转的落后局面。尽管如此,在数百家NEV初创公司中涌现了蔚来汽车 (Nio),小鹏汽车(Xpeng),威马汽车(WM Motors)和理想汽车(Li Auto)等销售额不错并大有可为的品牌。我们在德国有多少个新的成熟并独立的电动汽车品牌呢?大型公司和初创公司一样,必须进入中国的生态系统,寻找合作伙伴,并寻求与现有平台的整合。谁能承受这种竞争压力,谁才能磨练其重要的数字肌肉。抱怨中国的商业惯例无济于事。中国商人之间也是一样的情况。只有速度,不断的创新和强大的合作伙伴才能在这里起到防御的作用。当然,脸皮厚也是有帮助的。     罗茵如...

智荟中欧 | 第五届欧洲论坛 · 慕尼黑

中德贸易增长困难的关键点,基于以下的事实: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多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上半年,中德贸易额甚至超过了英法意三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还是中国贸易伙伴中少见的“顺差方”,德国知名的汽车、电子及日用产品,早在多年前就已风靡中国市场,“德国制造”在中国中产阶级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已超过“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成为品质的象征。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国内的消费方式、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升级已是必然的趋势,“新零售”消费模式也如异军突起。借助于中国电商巨头们的“新零售”战略,未来或将有更多优质优价的“德国制造”走进中国消费者的客厅厨房,中德贸易“存量”的蛋糕仍有进一步做大的可能。目前德国仍有大量知名品牌有待推广,如全德最大的药妆超市品牌DM,长期以来备受中国代购一族的亲睐,直到2016年年底,才终于通过天猫的跨境电商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而苏宁更是主动出击,在德国筹建办事处、广撒买手,采购范围遍及饮食、日化、电子,以及文化版权、专利技术等贸易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就全球技术变迁潮流而言,当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德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虚拟现实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如能抓住中国“新中产人群”消费升级的“痛点”,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AI技术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满足中国80、90一代全新的生活和消费体验需求,这将是未来40年中国市场最大的一笔“增量”。 为此,中德两国工商界应如何借鉴中德传统的优势互补,把握“新零售”的全新管道,精准有效的向中国中产阶层推介德国品牌?如何抓住中国大消费时代的历史机遇,将德国人工智能、AI技术等最新科技应用,与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升级”的需求相结合,为下一轮中德经济的合作找到源头活水?来自中德两国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将深入探讨两国在消费市场及零售领域的商业变革之路,以促成学界、商界和政界之间的“跨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