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茂宸集团收购列支敦士登银行

香港茂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将以5860万瑞士法郎(约合5000万欧元)收购来自列支敦士登的Raiffeisen私人银行. 卖家为奥地利的Walser私人银行和Raiffeisenbank Kleinwalsertal私募股权公司。由此,这家来自香港的金融集团实现了进军欧洲财富管理领域的第一步。该收购仍需获得位于列支敦士登首都瓦杜兹的金融市场管理局的批准。

新一轮的“走出去”

中国央企表现出与德国深化经济合作的兴趣。11月7日部分央企代表在法兰克福与大约50位并购业务专业人士会面,旨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并增进对德国投资市场的了解。拉开活动序幕的则是围绕最近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紧张的讨论。 本次活动以“2016中国中央企业走进德国”为题,在位于法兰克福的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举办。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联合主办了本次活动。 专为国企服务的交易所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于2003年由两家上海本地的交易所合并成立,是国企交易的主要平台并直属国资委。交易所副总裁李杰和国际并购部总经理任立中在他们的讲话中提到,所有非上市国企的参股、并购及合并都必须通过该所进行,此外国企的其他资产、债务和知识产权的交易也可以在此进行,这其中当然包括跨境并购交易。现场任立中还向德国与会者介绍了他带来的半导体、信息安全技术及交通指示设备的境外投资新项目。个别国企也对自身情况作了介绍,其中一些正在德国和欧洲加紧寻找合作伙伴。 反驳德方的批评 近期德国经济部撤销福建宏芯基金对爱思强发起的收购案的无疑问证明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部长加布里尔对德资企业遭受中国监管部门不平等对待的批评无疑给中德经济合作的局势掀起了轩然大波。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经商室朱伟革参赞公开反驳了来自德国政府的批评,他举证道,鉴于目前在中国的德资企业达8000多家且投资将持续增长,德资公司在中国的活动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相反的,目前只有大约2000家中资企业落户德国,中资企业在并购领域完成的参股收购交易规模相较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而言依然较低。同时朱参赞也强调,中国将不断改善针对境内外资企业的监管环境,去年针对大部分行业注册公司的审批程序简化正意味着政府在此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而投资限制行业几乎减少了一半,从过去的70个减少到38个。 现场签署协议 随后,来自中国银行、欧亚咨询、普华永道、林肯国际及诗道芬股份公司的行业专家就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参股投资的市场条件和成功因素进行了报告。中国银行法兰克福支行代表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PE aus China investiert in Europa

来自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瞄准欧洲

首先是中国的国家基金以及集团在欧洲投资,之后是私人企业。现在是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根据corpfina的消息,中国金融投资者在并购领域的活跃程度在2014年上半年以14项交易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水平(11项交易)。

均胜电子收购TechniSat公司汽车电子业务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子公司普瑞控股有限公司各收购了TechniSat Digital 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业务TechniSat Automotive50%的股份。收购协议签订于2016年1月29日。算上本次收购,这家来自中国东南部省份浙江的私企已经先后五次在德国进行并购活动。在均胜集团内部,本次目标企业将除普瑞公司以外作为新的Preh TechniSat Car Connect有限公司被纳入到均胜汽车电子业务旗下。最终交割完成还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对于并购价格和其它相关细节,买卖双方保持一致均不对外公开。

徐锻公司成功并购EBU

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 (Xuduan) 收购德国EBU成形技术有限公司。卖方是持有EBU多数股权的荷德合资控股集团Nimbus公司与Jörg Berger,后者在收购完成后将继续以总经理身份经营该公司。EBU的前身是宣告破产的Burkhardt GmbH,自2012年起由Nimbus公司与Jörg Berger重组而重获新生。收购成交价格各方还未透露。 这笔收购交易的进展十分迅速:10月20日徐锻集团与EBU刚刚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月底时交易已完成交割。如此快的协商过程并非没有原因,同为这一细分市场板块的活跃企业,双方从去年9月就已开始接触。两家企业都是大型压力机与冲压机的专业制造商。 徐锻公司计划通过收购EBU扩充自身的产品组合并进入中欧与东欧市场。这家位于江苏徐州的企业创立于1951年,拥有约600名员工。徐锻公司由江苏富仁集团控股,该集团旗下17个公司的业务遍布家用电器、车辆与航空制造和电网铺设行业。 EBU公司位于巴伐利亚州上弗兰肯区首府拜罗伊特,于4年前完成重组更名,其前身Burkhardt GmbH创立于1861年。目前有约120名员工在这家企业就职,2016年营业额预计达到2500万欧元。该企业的业务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供应商,这一板块的收入约占公司每年营业额的60%。

跨境并购业务中期结果

近日,中德并购交易平台盛邀赞助伙伴,出席在海德堡德高科技大厦举行的第五届中德并购交流年会。到场嘉宾有并购领域的专家,相关投资方及投资顾问,共计约40人。活动开始,场地代表方向到场嘉宾介绍此次活动地点-德国首家科技工业园-中德高科技创新园。随后特邀嘉宾以个别中德企业并购案例,与嘉宾分享其中经验之谈。活动最后环节展示过去几个月跨界并购交易回温的汇总报告。 中德高科技创新园运营部负责人Mike de Vries在欢迎致辞中表示-海德堡高科技大厦是中德高科技创新园的第一发展阶段。

十三五规划前瞻 中国将向拉美投资2500亿美元

在中国下一个发展蓝图“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中国资本“走出去”或将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在直接投资流量和直接投资存量上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从投资地区来看,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增速最快。

汉德资本收购欧洲之星激光公司Fotona

汉德资本收购激光设备公司Fotona的全部股权。对于这家斯洛文尼亚的公司而言,所有权的变更为其创造了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新机遇。卖家是美国投资集团The Gores Group,汉德并未透露收购价格。本次投资是这家两年前由蔡洪平创立的私募股权公司所进行的第三项投资,也是其第二次作为单独投资者。

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创下最高纪录

趋势在不断加强。去年,中国在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以200亿欧元创下新的纪录。与此同时,中国投资的目标区域和产业的差异化也更加显著。南欧是吸收中国资本的重要地区。除了技术行业的领导企业,更有不少消费品品牌和服务业公司引起了中国企业的投资兴趣。这一结论源自墨卡托(Merics)中国研究中心和咨询公司Rhodium集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 从2011到2015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平均每年达100亿欧元。2014年的140亿欧元曾是当时的最高记录。而2015年不仅在金额再创新高,44%的增长率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从并购交易市场行情上看,不少大宗交易引人注目,如中国化工以70亿欧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 增长的驱动力 根据此项研究作者的观点,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这一趋势的驱动力正是中国自身的经济转型。推动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这一因素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增高和本土市场不稳定波动。长期来看,由政策推动下的经济模式向现代化过渡发挥的作用还会更大。其中,高科技以及由消费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将作为经济模式现代化主导。 直接对外投资差异化明显 伴随着投资数额显著增加,投资领域的差异化也更加明显。在中欧并购交易中,来自技术、机械制造、汽车行业的企业一直受到青睐,而IT公司、通信供应商、金融机构和连锁酒店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投资区域的角度来看,除了“欧洲三巨头”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外,中国投资者把目光也更多投向南欧。在过去两年里,这一地区吸引了约一半的中国在欧直接投资。除了买入倍耐力,中国投资者在南欧还完成了诸如大连万达参股足球俱乐部、海通证券收购葡萄牙投资银行圣精银行(Banco Espirito Santo)等大宗交易。 前景广阔 在过去五年内,德国从中国的对外投资里获得了稳定的注资。根据墨卡托和Rhodium的计算,2015年中国在德国投资共计12亿欧元,略少于一年前的14亿欧元。而在今年,仅以中国企业14亿欧元收购德国废弃物管理公司EEW和9.25亿欧元收购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这两笔交易,就足以赶超之前的记录。鉴于这些、以及更多正在欧洲进行中的大宗并购交易,作者认为,并购热潮还将延续下去。尽管中国目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危机,但中国崛起的故事仍在继续。宏观经济因素依然对中国投资者的“走出去”战略发挥影响力。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欧洲富有吸引力的潜在目标将在未来推动中国企业的投资与并购。 点击这里可下载此项研究(英语)。

“赛场是开放的”

第14届德国公司并购大会 (Deutsche Corporate M&A-Kongress) 于11月14日-15日在慕尼黑举行。活动首日,来自全德国约200位并购行业专业人士于会议上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的并购参股行为并不会给德国中小企业带来威胁。在围绕公司收购与合并的国际化趋势主题进行的小组讨论环节,与会的专业人士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投票,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利大于弊。 该专家小组讨论由德国联邦并购协会董事会主席Kai Lucks教授主持。他以一个颇具挑衅意味的问题切入讨论:来自中国的并购热潮越演越烈,这对德国中小企业是否构成威胁?Ashurst律师事务所合伙人Alexander Ballmann就这一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实际上中国投资商通过近几年在德国开展的收购活动挽救了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为当地保住了就业岗位。 新发展前景 而在一些其他案例中,中国买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Ballmann指出,三一重工收购混凝土泵供应商普茨迈斯特和徐工集团收购施维英的交易案并不意味着完全出售整个行业。虽然这两家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时运营情况良好,但行业市场的60%集中在亚洲。Ballmann认为,中方的投资为这两家德国企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使他们保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不同以往的局势 西格里集团总顾问兼首席合规官Stephan Bühler博士补充道,近期在德国媒体和政治领域对中方买家提出的质疑来源于某种程度上的不安。由来自英美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发起的并购行为在德国已司空见惯,而中国过去一直被德国企业看作投资的目的地,而非收购方。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与德国面对这一新局势时的不安密切相关。 现场投票 约200位来自企业并购领域的代表绝大多数对以上专家的意见表示了赞同。通过手机APP的现场投票,65%的与会者否认他们将中国的投资并购视为德国中小企业的威胁,仅略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选择了“是”。 中国进军工业4.0 中国正在尝试通过包括“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内的一系列举措,进军德国工业制造的演练场“工业4.0”领域。SAP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并购业务高级副总裁Georg Kniese则相对冷静地看待这一现象。他认为,在自动化与机器人领域,其他国家的市场和产品也都在发展之中。中国与他们一样需要借助收购核心技术与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Kniese直接点明:“赛场是开放的。”然而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相对西方的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通过限制国外的IT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中国在这一领域建立起了本国内的行业垄断巨头。这在未来将对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工业生产和物流系统至关重要,例如云服务只允许由中国服务商提供。 爱思强收购案 关于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的案例,参与小组讨论的专家建议同样保持冷静的头脑。Ashurst律师事务所的Ballmann将德国经济部撤销无安全疑虑证明的行为视为单纯的行政决定。西格里集团的Bühler则不认为这项收购会对德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根据德国对外经济法,只有涉及军工企业与特定安全领域的IT企业才能考虑禁止交易。“我不认为这项决定有法律条款支持”,他总结说。在此期间副总理加布里尔的言论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中方希望得到一个解释。“中国企业只是要求能依照当地法律得到公平对待”,Bühler说。 中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依然不可或缺 活动结束时现场就另一个问题也得出了结论——德国企业已无法绕开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方向。仅四分之一的与会者认为,在中国开展并购投资对自身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不大。在其他投票者中,36%的企业已经进入中国,26%正在当地计划拓展新业务,13%的企业正在考虑进驻中国市场。

复星国际拟入股德国私人银行

据消息称,中国控股集团公司复星国际正在磋商参与购买私人银行Hauck & Aufhäuser。此外,据媒体消息,在奥地利的赖夫艾森国际银行(Raiffeisenbank International)的波兰子公司也表示有兴趣。

为最大婴幼儿食品市场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全球领先的人乳低聚糖(HMOs)研发及制造商Jennewein Biotechnologie,以及中国龙头乳品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宣布签署关于合作研发婴幼儿微生物菌群和人乳低聚糖(HMO)的谅解备忘录,旨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一种创新型的婴儿食品配方及其它乳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