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活动已过期。
智荟中欧 | 第五届欧洲论坛 · 慕尼黑
05.07.19@12:30 - 19:30
中德贸易增长困难的关键点,基于以下的事实: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多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上半年,中德贸易额甚至超过了英法意三国对华贸易额的总和;德国还是中国贸易伙伴中少见的“顺差方”,德国知名的汽车、电子及日用产品,早在多年前就已风靡中国市场,“德国制造”在中国中产阶级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已超过“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成为品质的象征。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国内的消费方式、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升级已是必然的趋势,“新零售”消费模式也如异军突起。借助于中国电商巨头们的“新零售”战略,未来或将有更多优质优价的“德国制造”走进中国消费者的客厅厨房,中德贸易“存量”的蛋糕仍有进一步做大的可能。目前德国仍有大量知名品牌有待推广,如全德最大的药妆超市品牌DM,长期以来备受中国代购一族的亲睐,直到2016年年底,才终于通过天猫的跨境电商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而苏宁更是主动出击,在德国筹建办事处、广撒买手,采购范围遍及饮食、日化、电子,以及文化版权、专利技术等贸易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就全球技术变迁潮流而言,当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德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虚拟现实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如能抓住中国“新中产人群”消费升级的“痛点”,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AI技术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满足中国80、90一代全新的生活和消费体验需求,这将是未来40年中国市场最大的一笔“增量”。
为此,中德两国工商界应如何借鉴中德传统的优势互补,把握“新零售”的全新管道,精准有效的向中国中产阶层推介德国品牌?如何抓住中国大消费时代的历史机遇,将德国人工智能、AI技术等最新科技应用,与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升级”的需求相结合,为下一轮中德经济的合作找到源头活水?来自中德两国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将深入探讨两国在消费市场及零售领域的商业变革之路,以促成学界、商界和政界之间的“跨界”合作。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