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亚太地区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鸿鹄律师事务所

鸿鹄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商业律师楼,在欧洲、中东、亚太地区 和北美的22个国家31家分所拥有超过1400名专业律师。我们的律师咨询涵 盖经济法及公司法的整个范畴,尤其在技术、数据、监管以及知识产权保 护发挥特殊作用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凭借我们在德国的中国事务部、在亚 洲市场超过20年的经验以及我们在欧洲的办事处,我们是中国公司的最佳 合作伙伴,可以为中国公司在德国和欧洲的投资和业务提供全面的建议。 公司 业务: 法律咨询 成立年份: 2002 (德国) 地点: 杜塞尔多夫, 法兰克福, 汉堡, 慕尼黑 公司规模: 跨国公司, 中型企业 参考项目: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信Gorenje德 国有限公司, 华为集团 专职人员: 超过240人 联系方式 Carl-Theodor-Str. 6 40213 Düsseldorf T: +49 211 20056000 Fax: +49 211 20056011 duesseldorf@twobirds.com www.twobirds.com   联系人 Matthias Meyer 博士 Stephan Kübler 王茜梦 博士 合伙人, 中国事务部主任 合伙人, 中国事务部 法律顾问, 中国事务部 电话: +49...
Deutschland China CAI

剑拔弩张

在美国总统选举前几周,我与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Hans-Peter Friedrich)进行了一次相当长的通话。这位联邦议院副议长是“中国之桥”协会的发起人。该协会成立于2019年,旨在通过中德对话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为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大意说道,尽管德国和欧洲各党派都满怀希望,但新总统仍将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他说得多么在理。拜登正继续贯彻其前任的政策,但自然使用了更老套的话语进行了包装。没有了特朗普式的聒噪,取而代之的是拜登式的笼络。但发条仍越上越紧,局势剑拔弩张。 拜登让其政府批准了一个两千多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以整顿美国国内高科技水平,从而更配得上“高科技”的头衔。数月前还讨论过用几十亿美元支持企业将生产从中国迁回美国。这笔福利金当然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说法。但这些项目让那些声称“按国际经济规则”行事的国家被自己打脸。中国企业不是一再因为得到了国家补贴且国外业务得到了政府贷款的支持而被指责不公平竞争吗?我们不谈究竟是谁来定义“公平”——拿扭曲的竞争当论点更成问题。 这套计划一出台,美国总统就启程前往欧洲,旨在结成联盟对抗亚洲这位强大的竞争者。啊哈,难道拜登在意的不也只是美国人那被当成是上帝赋予的领导角色吗?非也。因为他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美国决不能容忍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平等的高度上和他们“斗”,甚至在技术竞争中超越他们。为此,他现在想让欧洲人共同为其效力,不论这是否也有利于欧洲人。不同于前任的是,拜登吸取了教训:我们团结起来才能更强大。应该补充一点:为了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利益。他看起来几乎毫不在乎欧洲的利益。 原则上,一个国家奉行帮扶企业、促进科技进步的技术政策和工业政策无可厚非。但分外显眼的是这一理念:我们必须劝中国人收敛。相似的还有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三年前提出的工业政策倡议——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人想起备受西方国家批评的“中国制造2025”项目。(阿尔特迈尔的倡议发展究竟如何?) 中国人不应在“中国制造2025”中表明要成为重要技术领域的“全球先锋”,这是一个经常被指责的问题。为什么争取名列前茅就应该受到谴责,对此我需要一个解释。每个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都是为了最终站能站上奖台高处。没有人争当第二、第三或第四。但是,一个在四十年中实现了数次科技飞跃,不甘继续只给发达国家当廉价工厂的国家,显然没有资格处处获取顶级成就。中国制造2025与拜登的投资倡议和阿尔特迈尔的工业政策之间的区别,即便对盲人来说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想摘星揽月,而拜登、阿尔特迈尔等人想阻止中国摘星揽月,并且他们也这么表达出来了——直接、公开,且没有任何能稍稍掩饰意图的礼貌。 恐怕欧洲人为了让跨大西洋的天空重放光芒,真的会愿意为美国人效劳。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APA)五月份提交的立场文件读起来像一本给德国经济政治家——他们可能在联邦议院选举后掌管德国命运,并计划尽早劝中国收敛——的指导手册。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的要求自然并不新鲜:不要忽视亚太地区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增长市场,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加强德国创新能力等要求本就无可反驳。然而仔细琢磨,这些要求还是泛出一股陈腐枯燥的味道。毕竟,如果框架条件并非如中国承诺和欧洲要求的那样改变,这基本上是一个反对扩展中国业务的呼吁。而单凭在国内市场的潜力而言,中国对德国企业来说仍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基地和营业基地,这也是不变的事实。 我们不要让自己被骗了:无论是拜登还是欧洲的议员和政客都无法成功阻止中国驶向未来的科技道路——列车早已离站,这还是一辆高速列车。外界的压力越大,中国追求的目标就越发雄心勃勃。互相鞭策、共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将是更明智的做法。而无动于衷的论点将如同上文阐述的那样越来越单薄。
舍弗勒在华发展强劲

舍弗勒在华发展强劲

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 Gruppe)提高了对2021财年的预测值。主要原因是汽车技术领域的普遍复苏和舍弗勒在中国的强劲增长。 国际企业舍弗勒集团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该企业对这些数据十分满意。舍弗勒股份公司首席财务官克劳斯·帕扎克(Klaus Patzak)博士表示,“舍弗勒集团在2021年第一季度取得了强劲的业绩。近几个月来严格执行的成本纪律和资本纪律不断获得了成效。业务活动的大幅复兴产生了规模经济,这对特殊经济效应前强劲的息税前利润率和良好的现金流发展十分有贡献。” 鉴于2020年初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舍弗勒上报如此高的增长百分比并不令人惊讶。毕竟,汽车行业是最早受到销售低迷打击的行业之一。舍弗勒自己对数据的归类给出了重要的说明,并没有效仿大众等企业的目前做法,为便于说明结果而提供2019年的比较值。 良好数据改变预估营业额 鉴于良好的数据,该集团提高了之前对2021财年7%的预测值;舍弗勒仅在2021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实现了11.2%的同比增长。因此,该企业现预计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的营业额增长将超过10%。 舍弗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说:“尽管目前存在不确定性,但2021年第一季度的强劲表现足以让我们上调对本年度2021年的预测值。而且我们所启动的结构性措施正在生效,这对此也有所帮助。我们在复苏的趋势下仍然保持着谨慎。通过制定2025年规划图,我们已做好了良好的战略布局,有望在未来领域上实现增长。” 有意思的是,各报告地区的营业额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欧洲的营业额为-0.6%,仍然略低于2020年的数据,而其它地区的增长率都为正值。例如,美洲地区的增长率为6.7%,亚太地区为12.2%。表现最好的是增长率达到57.1%的“大中华区”。 在此还应该指出,中国比其它地区更早遭受营业额危机的冲击——而且恢复得更快。因此,欧洲和其他地区2021年第二季度的对比数据也可能再次提高。该情况不仅适用于舍弗勒。 中国推动舍弗勒营业额增长 无论如何,中国地区的数据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舍弗勒在中国的汽车技术部门同比增长了74.3%,而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率则仅为15.8%。中国市场对舍弗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汽车后市场部分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市场在该领域中73.8%的同比增长率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而舍弗勒在欧洲的营业额则下降了3.1%。该领域的总增长率为4.0%。 这几乎与实现了3.9%增长率的工业领域持平。然而,工业部门目前收入为8.36亿欧元,对舍弗勒的营收贡献几乎是汽车后市场(4.44亿欧元)的两倍。
在华德企信心十足

在华德企信心十足

最新的《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全球商业展望》(AHK-World Business Outlook)显示,69%的在华德国企业预计未来12个月经济将出现好转。该比例是所调查区域中的最高值。但供应链和物流领域仍然存在问题。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调查了其全球成员的业务状况及其短期内的预期。该调查结果发布于德国工商会(DIHK)的《德国海外商会联盟2021年春季全球商业展望》中。 总体而言,全球德国企业再次将其业务评为“良好” (45%)。只有14%的企业对其情况表示不理想(“差”)。其中工业领域的满意度最高。 平均而言,47%的受访公司中预计当地经济将会好转,21%预计当地经济会恶化。然而,在持积极态度的企业中只有极少数认为2021年仍有望实现持续的经济复苏。43%的企业预计2022年才能实现复苏,而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预计在2023年才有望实现。而若按地域细分,则有更加差异化的现象:在位于中国的德国企业中,坚信未来12个月将实现增长的比例达到69%。这一全球最高的比例值与仅有30%而排名最末的东欧和东南欧形成鲜明对比。排在中间位置的欧元区仅有43%,仅次于亚洲(49%)和北美(64%)。 在华德企存在供应链问题 调查报告还显示,中国和亚洲的氛围并非完全开朗。全球面临供应链和物流问题的受访企业平均有40%,而仅在中国就有53%。在平均值以上的还有整个亚太地区(47%)和北美地区(46%)。据企业称,除了生产停工以外,主要原因还有近几个月海运和集装箱短缺问题,这导致了交货时间延长以及运输成本上升。因此,71%的受影响企业计划调整其供应链。
福斯油品集团(Fuchs Petrolub SE)在华销售创历史新高

福斯油品集团(Fuchs Petrolub SE)在华销售创历史新高

基于去年同期较低的数据,福斯油品集团在中国实现了46%的季度增长。 总部位于曼海姆的润滑剂制造商福斯油品集团今天公布了他们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董事长斯蒂芬·福克斯(Stefan Fuchs)非常满意地表示:“我们都很期待福斯集团在新财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6.97亿欧元的销售额以及1.01亿欧元的利润,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推动这一积极发展的是中国。中国创下了破纪录的季度销售额,为亚太地区的盈利比去年翻一番做出了重大贡献。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北美和南美也取得了非常积极的发展,收益分别增长了14%和33%,尤其是去年同期对比亚太地区的盈利,那时他们还没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几个月,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也因此提高了我们对前景的展望。(…)。” 福斯油品集团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增加到了2.13亿欧元,不仅仅是在百分比上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强劲,而且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从绝对数字来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市场价值为4.19亿欧元,对于福斯集团来说仍然是比中国更重要的市场,但是增长比较温和,增长率为5%。北美和南美的销售额几乎保持不变,为1.11亿到1.10亿欧元。 福斯油品集团前景乐观多亏了中国和美国 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WF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福斯油品集团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持乐观态度。因此,销售目标将谨慎地从目前2021年的26亿欧元增加到27至28亿欧元。谨慎的原因是,预计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将导致自身价格上涨,还有今年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影响仍不完全清楚。所以,预测的必要条件是,对于福斯油品很重要的地区不再被封锁,供应链将保持稳定。 福斯油品可能会特别关注中国的汽车市场。据公司自称,福斯油品中国公司在OEM润滑油市场中占的市场份额为20%,是中国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润滑油供应商。 该公司在中国的核心业务是2019年建立的位于上海以西的苏州吴江工厂,厂址靠近众多OEM工厂以及汽车制造商。
格拉默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表现强劲

格拉默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表现强劲

格拉默这一年在亚太区域的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同时,该公司宣布与一汽集团建立合资企业,并在中国设立新的格拉默总部。 据格拉默股份公司(Grammer AG)今日宣布,其2021年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4.9%。然而,和中国创纪录的GDP增长一个道理,该数值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和疫情所导致的2020年年初的经济滑坡所造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它地区并没有得益于这一低值的初始值。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至少保持了4.8%的增长,但美洲地区的销售额甚至下降了5.2%。这说明,格拉默产品再次对亚太地区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有吸引力了。相反,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美洲似乎仍在遭受疫情的影响。 “在新的一年,我们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并能够继续维持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经展现出的积极趋势。我们的同比增长得归功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良好发展,且尤其要归功于在中国的巨大增长。” 格拉默首席执行官Thorsten Seehars对最新数据如此点评道。 格拉默加强在华业务 尽管就销售额而言,亚太地区仍然是格拉默报表中最小的地区,但其重要性正在稳步增长。正如这家总部位于巴伐利亚州乌森索伦的公司今天所宣布的,它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为此,格拉默在中国与一汽集团成立了又一家合资企业。这家格拉默持有60%股份的公司将为一汽解放生产卡车座椅。 此外,格拉默还宣布在中国设立一个新总部。总部将设在安徽省会合肥。该总部旨在维护与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交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理想的合作伙伴自然应该有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除了在中国的第三家电动汽车工厂外,这家大众的合资企业正在安徽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大众和一汽还为格拉默提供了与奥迪在中国合作的机会。毕竟,奥迪和一汽的合资企业将从2024年开始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上海创新园进入了第三阶段。随着业务的扩张,巴斯夫突显了其在中国及亚洲持续的投入,集团在这个区域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多。此外,巴斯夫还宣布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NAO)的框架内组建了一个咨询委员会。巴斯夫表示,这加强了集团在亚洲的创新活动。 据这家总部在路德维希港的化工集团报道,巴斯夫上海创新园的第三阶段已经启动。巴斯夫在中国的园区扩建包括了一栋专门用于研发的大楼以及一栋技术中心大楼。按计划,建设工作将于2022年底完成。届时,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8亿欧元左右。上海创新园现在已发展成为了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的创新中心。 据该集团称,上海创新园的研究员和开发员在过去五年里申请了超过220项专利。因此,该基地在巴斯夫对于汽车、建筑以及消费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次扩建标记了巴斯夫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次扩张,巴斯夫将有针对性地扩大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创新园的重点在于新材料、新系统以及化学工艺流程。为此,集团希望满足汽车、建筑和涂料等成长性工业的需求。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斯蒂芬·科特拉德博士(Dr. Stephan Kothrade)表示:“上海创新园区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扩大为我们的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并巩固了巴斯夫在当地作为创新合作伙伴首选的地位。” 为巴斯夫在中国和亚洲的客户进行研发 与此同时,巴斯夫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的框架内设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这将由来自亚洲顶尖大学的专家组成。委员会的任务是向巴斯夫提供有关研发项目的专业意见,并尽早将中国及亚洲的行业趋势纳入讨论。 同时,巴斯夫也希望加强与这些大学的合作。目的是加快巴斯夫的创新绩效,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发布。 NAO联盟于2014年起成立,是巴斯夫与亚洲十二所大学及研究所共同的一个平台。已经完成了70多个项目,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单体、聚合物、表面和接触面、涂层、催化作用、电池材料、化学和工艺工程、杀虫剂以及研发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制造。 巴斯夫先进材料和系统研究平台总裁楼剑锋博士(Dr.Jeffrey Lou)说:“创新使巴斯夫成为领先的化工企业,也是我们实现盈利有机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我们正在扩大在亚洲的研发实力,加强开放创新活动,并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能力,为客户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需求开发解决方案。”
格拉默看好未来亚太市场

格拉默看好未来亚太市场

格拉默(Grammer AG)公布了其2020年的业务数据。除亚太地区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均出现下滑。格拉默再次大幅拓展了其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业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格拉默2020年的业务数据显示其营业额下滑十分严重。虽然2020年下半年已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且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第四季度的业绩都出现了同比增长,但息税前利润(EBIT)仍为负数(负4610万欧元)。按年计算,亚太地区是唯一的增长市场。格拉默在此地区2020财年的营业额达到了3.305亿欧元,同比增长5.4%。 因此,格拉默计划进一步拓展这一重要的未来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格拉默在华新工厂和合作项目 格拉默在2020财年再次大幅扩大了其中国业务。鉴于汽车和商用车这两个产品板块正持续发展,格拉默在宁波和沈阳开设了两家新工厂。从而,格拉默在亚太地区共有8个生产基地和物流基地以及三个研发中心。该公司认为这一平台能为自己进一步扩大在该地区的客户基础。 自2020年起,格拉默就同其大股东宁波继峰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在采购和制造领域实现协同效应,扩大产品组合以及改善某些地区的市场准入情况。 两家公司仅通过2020年第一季度协商达成的全球采购合作就能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千万欧元的节约。此外,格拉默和宁波继峰于10月决定,建立起日本市场的销售合作。从而,格拉默能确保更好地进入日本汽车制造商市场。
China prüft Beitritt zu CPTPP

中国正在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正如中国日报所报道的那样,中国政府在加入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之后,现在正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缩写为CPTPP。 CPTPP于2018年12月正式生效,由11个环太平洋国家组成。其中包括了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还有一些中南美洲国家,如墨西哥和秘鲁。这些成员国目前合在一起占到了世界经济产出的13%。如果中国加入这个协定,这个比例将上升到近28%。 加入该协定的门槛对比RCEP要更高一些,因为它涉及到更进一步的自由贸易协定。重点在于服务业、投资保护以及政府采购等行业。CPTPP还将进一步完善对知识产权的相互保护。 该协定的其中一个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太平洋地区的国际贸易,特别是在IT和电子商务领域。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位研究员说,这也将为全球公司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投资环境。 中国和CPTPP —— 竞争使企业更活跃 加入CPTPP不仅仅是中国在市场开放的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它也符合旨在加强中国国内市场的双循环经济政策。因为它是为了鼓励中国企业而准备的。随着中国政府让外国供应商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制造商就必须改善他们的产品,以便能够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反过来,这些企业对于本国市场的买家以及亚太地区或其他地区的买家来说,也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此举也是对英国宣布提出加入申请的回应。自从退出欧盟以来,英国政府就在世界范围内签订各种新的商贸协定,自然也包括了寻求与曾经的殖民地之间获得联系。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有兴趣加入CPTPP。通过加入该协定,英国也将会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新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关系。 中国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未提交相应的加入CPTPP的申请。作为第一步,中国先与已有的成员国进行了会谈,探讨了可能出现的相似性和冲突线。只有在这之后,中国才能决定进一步的行动。
中方监管部门促成大宗交易

中方监管部门促成大宗交易

亚太地区的并购交易在2 0 2 0财年第三季度达到2369亿美元,共计819宗交易,涨势十分乐观。交易量与去年相比上涨了76.3%。2020年的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共达成24 0 6笔并购交易,总交易额为4 9 2 8亿美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宗交易,而这都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导向型转型。仅八笔交易就达到了1243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的两大交易之一是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的交易。一个1466亿美元规模的能源巨头由此诞生。这笔交易的实现也得归功于中国政府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自由化。这些改革措施还旨在改善小型非国有油气生产商和贸易商的市场准入环境,同时还促成了国有石油公司将资产转移到新成立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于是,2020年最大的一笔交易便诞生了:中国石油以491亿美元将最重要的管道资产出售给国家管网。石油化工公司中石化也宣布将分别以67亿美元、59亿美元和44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三个油气管道公司股权出售给国家管网。由此,国家管网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国国新控股等六个股东手中获得了348亿美元的注资。 www.mergermarket.com
Chinas IPO-Markt trotzt dem globalen Trend

中国IPO市场逆势而上

新冠危机却引发了西方IPO市场的大幅下跌。在美国,IPO发行量缩水了45%至151亿美元,而IPO数量下降了38%至40例。欧洲的发行量下降了55%至66亿美元。交易数量也一并缩水60%至22例。 而中国的IPO市场却违背了全球趋势,并与第一季度一样再次增长。包括香港在内,中国的发行量增长了54%至179亿美元。同时,IPO数量增加了28%至92例。全球第二季度IPO几乎有一半在中国进行。 六月起大幅复苏 “受全球抗疫措施的限制,四、五月的IPO活跃度如意料之中下降了。” 安永的合伙人兼IPO和上市服务部门负责人马丁·斯坦巴赫(Martin Steinbach)博士断言道,“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六月份明显的复苏迹象。”例如,四月份的IPO数量为54例,而五月份甚至只有43例,但是六月份已经有89家公司大胆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发行体量方面也清楚地展示这种趋势。第二季度内,十起大型股票发行中有八例发生在六月。“过去几周内的大好形势表明市场有强大的容纳能力,在对的领域内,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且准备充分的公司十分迎合投资者的胃口。” 斯坦巴赫表示,目前这类公司主要包括技术公司以及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在投资者中口碑十分高。 “股价的复苏、波动幅度的明显减小以及投资者情绪的改善,都促使近几周的股票发行环境得以改善。”斯坦巴赫补充道,“我们已经可以看到IPO渠道不断扩充。股市候选者利用网络致辞投资者,准备巡演来应对易变的市场。目前,有一些公司尚在起步阶段,争取在2020年下半年或2021年年初上市。” 制药公司Pharma SGP首次在主板市场公开募股时筹集了1.27亿欧元。而在五月底,数据库管理公司Exasol就大胆投入了8800万欧元。 中国包揽规模最大的IPO 欧洲规模最大(募集29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是荷兰咖啡公司JDE Peet’s的首次公开发行。但前两名都被中国IPO市场包揽,因此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其规模趋势。因为同一时间段里,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发生在中国。它们分别是筹集了39亿美元的中国电商京东的首次公开募股以及筹集了31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网游供应商网易的首次公开募股。
Symbolbild Krankenhausflur

谊安 (Aeonmed) 医疗集团接管禾珥医疗(Heyer Medical AG)

来自北京的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接管了饱受打击的普法尔茨医疗制造商禾珥医疗(Heyer Medical AG)。禾珥医疗在2018年已经陷入困境,并且正在寻找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随着北京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对其的收购,必要的企业重组现已成功完成。 禾珥医疗(Heyer Medical AG)是一家传统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专注于麻醉和呼吸器。其产品已在全球80个国家销售,该公司在EMEA地区,亚太地区和美国都设有代理商。而总部位于北京的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手术室设备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并且像禾珥医疗(Heyer Medical AG)一样活跃于麻醉和呼吸器制造领域。凭借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投资,该集团及其产品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供应商之一。目前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的产品资料册在全球130多个国家都可以获得。 在重组过程的框架内,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将接管禾珥医疗(Heyer Medical AG)是早就很明了的事,但复杂交易的实施持续到了2020年3月。 收购案由奥睿律师事务所(Orrick)为谊安(Aeonmed)医疗集团提供了咨询。它是侧重德中交易并购支持方面的领先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