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41

医疗技术交易:澳华收购WISAP公司

Deal unter Spezialisten für Medizintechnik: Aohua übernimmt WISAP. 医疗技术领域专家的交易:澳华收购WISAP公司。Bildquelle: Adobe Stock; © Robert Przybysz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成功收购WISAP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卖方是慕尼黑控股集团 Blue Cap股份有限公司。WISAP是微创手术设备的供应商,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上海澳华生产和销售柔性内窥镜,并计划通过收购扩大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目前,双方均未对收购价和其他交易细节作出表态。

WISAP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Hofolding,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微创手术设备以及妇科内窥镜设备领域的利基供应商。该公司在这次收购中看到了在新股东澳华的帮助下加速自身发展的机会。“上海澳华是关系网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WISAP总经理Stefan Hilgers在一次交易声明中解释道。“另外,我们的新股东为我们提供了研发内窥镜医学的新技术和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机会,”Hilgers接着说道。

上海澳华成立于1994年,专注于生产人类和动物的医用内窥镜以及工业用途内窥镜。该产品在80多个国家的10000余家医院中投入使用,主要应用于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的医疗实践中。继上海澳华收购英国公司Vesco之后,收购WISAP是这家上海的公司进军西欧市场的第二大举措。

慕尼黑的上市控股集团Blue Cap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投资营业额在1000万至1亿欧元之间中型企业。该公司的投资组合目前包括粘合剂、特种机械、医疗和测量技术领域以及贵金属领域的公司。

“我们从一开始就感到非常受欢迎”

Ein Technologieführer investiert: Dr. Christian Gläser von DSI schildert die Zusammenarbeit des Windkraftspezialisten mit Behörden und Unternehmen in Guangxi. 一位科技领军者在广西投资:DSI公司全球重大项目总裁Christian Gläser博士讲述了风力发电专家与广西当局和企业的合作。

对许多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来说,中国是北京、上海或广州等主要大都市的代名词。然而,在这些大都市之外,中国也存在许多投资机会。6月8日在慕尼黑举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工贸易产业洽谈对接会就向德国投资者展示了这些机会。广西省政府的代表向150多位客人介绍了广西的特殊优势。德国科技领军者DSI公司的代表讲述了他们在广西的首次投资经历。

“中国人对投资者的接纳程度让人印象深刻”

Standortvorteile: Parteisekretär Chen Qiufa erläutert die Stärken der Industrieprovinz Liaoning.区位优势:陈求发书记介绍工业大省辽宁的优势。

辽宁汇集了许多德国投资者。这个位于中国东北的省份拥有近4400万居民,还有众多的发展优势: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全面的工业服务以及对电动汽车,电信及医疗技术等领域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在6月6日慕尼黑威斯汀大酒店举行的投资会议上,辽宁省的一个高级代表团向250余名宾客介绍了辽宁的优势。汽车制造商宝马在现场介绍了他们在大型项目中的实践经验。

继峰拟收购格拉默多数股份

Chinesische Investition in Amberg: Jifeng strebt jetzt die Mehrheit an Grammer an. 中国在安贝格的投资:继峰现在拟收购格拉默多数股份。Bild: Grammer AG

宁波继峰将向格拉默提出了价值每股61.25欧元(包括1.25欧元股息)的公开收购要约。5月29日,这家德国汽车配件供应商与其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了投资协议。这其中包括为安贝格企业格拉默及其13000名员工提供多年的承诺。继峰目前已经拥有格拉默25.5%的股份。这家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公司欲以超过5.6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格拉默剩余约四分之三的股份。相当于对格拉默的总估价超过7.56亿欧元。该收购要约的报价较协议公布前一天收市价溢价超过19%。波斯尼亚家族投资集团Hastor是格拉默的另一个主要投资者,他们因为报价过低而拒绝了该报价。

新时代,新型管理技能

Die See wird rauer: Chinas Investoren müssen sich auf politischen Gegenwind im Ausland einstellen. 波涛汹涌:中国投资者必须在海外应对政治阻力。Bildquelle: Adobe Stock; © Yiucheung

近年来,中国投资者从开放式经济中获益良多。因此,在进行海外收购时,他们经常只把注意力放在收购公司的业务层面。然而,新的经济情况需要新的政治管理技能。

除却个别交易存在障碍,中国投资者在进行企业收购时依然从开放的全球经济秩序和市场中获益。然而,在经历了数载的顺风顺水之后,中国在海外的投资不再一帆风顺。中美之间贸易战争一触即发。同时,中欧之间的经济政策愈加紧绷。对企业而言,全球交易都将面对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日益严厉的审核,而对欧洲收购保护制度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高。在此奉劝中国投资者,合理应对新时期政治要求,并优化自身管理结构、以应对发展需要。

老式管理方法

中国的海外投资审批程序依然复杂,并且需要不同的、经常是利益对立的政府机关进行协调。由于中国程序的复杂性和政治层面的影响,成功收购外国企业的中国买家通常都对其政治局限性有良好的认知,并具有绕道而行的能力。

与国内市场以政治为导向的情况相反,中国企业在海外通常都聚焦业务层面。中国投资者在准备、交易和整合的阶段通常注重交易的战略、财务和运营层面。而政治方面的准备程序和护航作用经常被忽略。因此,很多中国买家在与服务型企业合作时,情况与类似的国际交易标准略有不同。中国投资者通常对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及传播代理机构的利用率极低,并且大多只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处理具体的业务细节,而不需要其在战略和政治层面上提供完整的咨询和协助。

考虑到中国国内政治敏感性,许多企业在处理国际并购交易案时却忽略政治的影响,这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新型管理技能

在这个新时代中,业务和政治层面的双重考量对交易可能同样重要。奉劝中国投资者拓展其管理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上的“恶劣气候”。以下资源可供利用:

一、国际服务供应商:如上所述,很多中国投资者对服务供应商的利用率极低(如国际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企业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及传播代理机构等)。中国公司,尤其是国营企业,通常在服务供应商高昂的日薪前退缩,殊不知此价格在国际上本属正常。他们本不应为所谓的高费用所震慑,而是应该将国际服务供应商当成为交易进行政治准备和保驾护航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在交易的各个阶段)将其整合到相应的交易核心团队当中去,正如不少经验丰富的中国先进投资者已实际操作过的那样。

二、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很多中国企业在此期间已发展成为海外公司的连环买家。在这些交易当中,经常会有经验丰富的经理留任。他们往往在当地市场有着良好的政治网络,并拥有领航的能力,而其中国母公司在这一方面却能力有限。不过这些运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的资源常常“只”被运用在被收购的公司上。除了具体的业务管理任务之外,中国企业也应该对团队中的国外成员多加利用。他们不仅可以提供常规的政治方面的建议,还可成为中国母公司在当地市场的战略导师。

三、外国理事会成员:尽管海外投资增长快速,但很多中国企业的监督机构中仍只有中国成员。少数先进的集团如联想,期间已经拥有能为其重要国际业务和政策考量作杰出贡献的外国理事会成员。活跃于国际的中国投资者应该仔细考虑,是否以及如何优化其监理和咨询委员会组成结构,以对企业的业务及其基本政治技能进行补足。

对海外企业的重要性

能在恶劣的政治天气中杨帆启航,此项技能不仅对中国投资者举足轻重,对于非中国企业,特别是其雇员,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从一个因收购失败而公开受损或是功败垂成的企业中,无人能获益。而有一位熟悉当地气候的船长,或至少有一位优秀的领航员,会较容易挺过风暴来袭。

 

人物简介

Marc Szepan(司马刚)博士是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国际商务讲师,同时他也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此前,他曾在汉莎航空公司负责各式管理工作,最后在Lufthansa Systems担任航空运营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他是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创办成员之一。

www.sbs.ox.ac.uk

在中国开辟新的领域

Gabelstapler für die Welt: Die Kion-Gruppe vereinigt mehrere Lagerlogistikmarken unter ihrem Dach, darunter Dematic in den USA und Still in Deutschland. 面向全球的叉车:凯傲集团旗下整合了多个仓储物流品牌,包括在美国的德马泰克和在德国的STILL。Bild: KION Group AG

德国叉车生产商凯傲入股专营仓储技术的中力机械,以便共同开拓亚洲和全球市场。它们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向我们展示,对话并购交易是如何为参与各方提供附加价值的。

先是一个接着一个,然后再从全局出发、优化整体。这就是凯傲集团(Kion)发展其主打产品叉车的方式。而这家德国仓储设备供应商的国际发展战略也相类似。中国巨大的市场潜能,则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凯傲品牌与其旗下的林德物料搬运(Linde Material Handling)在中国市场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之久,遥遥领先其余外国供应商,是毫无疑问的市场主导者。而现在已远不止如此。2009年,凯傲在靖江开设的工厂投产主打经济实惠的宝骊牌叉车。以合资经营的方式启动,期间,凯傲已完全接手。如今,这家来自威斯巴登的企业正通过对收购华东专营仓储技术的中力机械的少数参股,增强其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为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提高供应链协同效应,企业双方达成战略伙伴关系。虽然德国企业参与此类境内交易的案件实属罕见,但对于凯傲而言,这并不意外。董事会主席Gordon Riske说道:“中国是我们企业DNA中的一环。”

通过合伙人,扩展产品系列

这也和该家德国企业的大股东有关系。早在2012年,上市企业、柴油发动机生产商潍柴动力就已成为其锚定投资者,如今更是持有43%的股份。这为凯傲集团开辟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道路。两年前, 潍柴动力以增资方式为凯傲提供资金, 以支持其对美国仓库物流专家德马泰克(Dematic)的收购。多亏了这次收购,凯傲一举成为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市场(主要涉及存储链的自动化)的领先者。凯傲业已成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叉车制造商,并且在同行中盈利最多。与中力的伙伴关系填补了凯傲在入门级轻量型仓储设备领域的空白。“少数持股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我们与中力机械在商业上联结更紧密,并填补了我们低端仓储设备产业的空白,使我们有机会扩展产品线、进军入门级轻量型仓储设备领域。”凯傲发言人Michael Hauger如是说明。

更好地进入市场

中力开发和生产电动搬运机具,在中国和美国都设有工厂。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搬运托盘的较小型仓储物流搬运机械,在超市、制造业和物流业中被广泛使用。该产品充分满足了客户对低价位的标准性产品的需求。这家私营企业在其创立人何金辉的领导下发展至国际规模,他们引以为傲的,不单是企业在过去8年里至少高达20%的年增长率,还有其创新力。通过与中力的紧密合作,凯傲还希望对此多加利用。“我们将重新定义中力机械为我们生产的产品,然后进行销售。”Hauger先生说道。不仅中国对此产品有需求,全球都有。而对于中力而言,这项合作也同样前景光明。Hauger先生表示:“通过我们,中力将有机会更好地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

中国投资仓储技术

对于凯傲而言,这次伙伴关系的建立同时是其迈出继续拓展亚洲市场的重要一步。“与中力机械的伙伴关系,不但填补了凯傲产品系列的空白,而且还加快凯傲继续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中国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极快。”私人银行Bankhaus Lampe分析师Gordon Schoenell说道。凯傲集团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外国叉车供应商,在中国当地拥有员工4000名。该集团实力强劲,除了自己的工厂和独立研发团队外,还拥有自主的销售和服务团队。中国叉车市场最新增长数字表明,该市场还有巨大增长潜力有待开发。2017年,其增长率达到了39%,北美市场仅为11%,而德国甚至只有7%。与此同时,对仓储技术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力机械的新客户群也仍呈扩大趋势。在欧洲, 该产品份额从52%上升到62%,在北美由40%上升到48%。中国市场则极具特点,这一产品发展起点很低,所以目前所占份额仅达23%,与此对应的是其极大的发展空间。Schoenell先生表示:“中国现在也希望改善市场结构,扩大对先进仓储技术车辆的需求,就如欧洲市场多年以来所做一般。”随之到来的就是放弃使用内燃机驱动的平衡重叉车。这种被称为“柴油动力老黄牛”的叉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二,而在欧洲仅为15%。毋庸置疑,就算只从环保和高能效角度来看,中国现在也有必要开始进入使用电动车辆的大潮流。

结论

凯傲集团的历史也可说是一段并购史。通过并购交易,该企业不断获得先进技术或是更好的市场准入机会。少数参股中力机械正与此战略相符,并能帮助合作双方在繁荣兴旺的仓储技术市场上巩固地位。

 

简介

凯傲集团股份公司

创立时间:2006年

行业:营运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营业据点:威斯巴登

员工:逾31000人

2017年营业额:77亿欧元

www.kiongroup.com

 

中力机械

创立时间:1999年

行业:搬运机械和仓储设备

集团总部:安吉

员工:逾1000人

2017年营业额:不明

www.ep-ep.com

德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审查

Labyrinth für Investoren: Chinesische Unternehmenskäufer müssen neue gesetzliche Vorgaben beachten. 投资者的迷宫:中国收购方必须重视新的法律规定。Bildquelle: Adobe Stock; © bluedesign

中国投资集团之一北京高新技术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终获准接管萨克森州的航空航天供应商Cotesa。根据2018年4月16日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正式出具的书面证明,此次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对“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公共秩序和安全没有威胁”。

中国风险投资市场接近美国水准

Rasches Wachstum: Chinas VC-Investitionen im Höhenflug. 迅速增长:中国风险投资呈现快速发展。

据商业财经信息提供商道琼斯数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风险投资总额高达58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创业公司所得投资总额(计73亿美元)的79%。2015年中国风险资本仅占美国市场份额的65%。

企业家如何能符合欧盟新型数据保护条例

EU und Datenschutz: Die neue DSGVO tritt am 25. Mai in Kraft. 欧盟和数据保护: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于5月25日生效。Bildquelle: Adobe Stock; © Stockwer Fotodesign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Datenschutzgrundverordnung,简称DSGVO)重新制订了个人数据管理的规定,并为在德国从事业务的企业家带来了重要的改变。违反规定者将会面临高达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4%的罚款。但是该条例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要做一家不违反数据保护条例的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普遍适用的。其中有些内容只会适用于某些企业,其他企业就可以忽略。但无论如何,企业家都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件事:

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加速器

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 Rawpixel.com

在一起并购德国自动化领域中型企业交易中,中国买方要求卖方提供范围极为广泛的保证,而卖方则坚持只能在收购协议中就有限范围提供保证。此外,双方无法就在违反保证事项时用以进行赔付的托管金额达成一致,谈判由此陷入了僵局。为打破僵局继续推进交易,买方主动提出购买买方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该保险使得谈判得以继续进行,并同时促进了双方的互相信任。

优势

实践中,中国投资者常和德国卖方对于收购协议中保证条款覆盖的范围有不同看法。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是弥合各方利益分歧、保障收购协议顺利签订的强有力工具。出现违反保证条款的情形时保险公司将成为索赔对象,这一方面使卖家得以干净利落地结束交易,另一方面也打消了买家对于卖方赔偿能力的顾虑。在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还未成为惯常实践的非拍卖并购程序中,卖方常对来自中国的潜在投资者抱有成见,而中国投资者可以利用保险向卖家提供额外交易安全保障,提高项目成功率。

程序

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既可由卖方提出,也可由买方引入并购程序,接触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人的时间点相应地也有所区别。拍卖程序中,卖方通常在竞标者开展尽职调查前引入保险经纪人参与程序,竞标者会在数据库中看到一个无约束性的保险报价。卖方常将购买保险作为参与竞标必要条件,但卖方并非投保人,仅是保险条款的提出者,最终保险条款将由买方签订。此外买方也可以主动提出购买买方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借此取得相对于其他竞标人的优势,特别是获得产生保证索赔时的资金保障及简化谈判程序。

保证范围

在与买方签订保密协议后,保险公司将收到买方提供的尽职调查报告与股权购买协议初稿。周详的尽职调查不仅是最优的实务做法,而且对被保险的交易也有重要的

意义:没有专业的尽职调查报告,保险公司就无法提供合适的保险方案。保险范围以股权收购协议中的保证范围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并结合市场的反馈和客户的新需求,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如今可覆盖几乎所有的保证声明,而且还可以覆盖承担赔偿义务声明,如承担源于税务责任或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声明。

保险合同拟订

保险公司在对所提供的材料审查完毕后,会与买方及其顾问进行一次“投保会议”,卖方与目标公司代表视情况派员参与。该会议将集中讨论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时产生的未决问题以及交易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讨论的结果将呈现在保险公司有约束力的报价中。
保险合同一般与股权购买协议同时签订,并以交易的执行为生效条件。

费用分担

保费通常为保额的0.5%到2%。保险条款中的特殊规定将导致保费的提高,如投保人要求获得更低的免赔额或将已预知但尚未实质化的损害纳入保险范围。保费通常由投保人承担,但保费将在后续确定收购价格时被纳入考虑。

总结

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可以保障投保者在收购协议下的保证义务违反时赔付的实现,并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投资者在并购中强有力的工具。该保险不仅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方法,购买买方保险的做法更能向卖方表明:买方注意到在并购项目中使用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的趋势,并有意在构建交易时采用该保险工具以分担或减轻卖方风险。尽管中国投资者对使用并购保证与赔付保险仍相对谨慎,一些国际领先的保险公司已经专门针对中国客户需求开发了相关保险产品,部分大型保险经纪公司也已拥有国际化布局确保能为中国客户提供咨询。同时,中国政府自2017年初起也已多次强调用以控制海外投资金融风险的工具的重要性,并呼吁央企在交易过程中应对此进行考虑。

大自然家居收购德国橱柜品牌威尔曼

Aus der Insolvenz nach China: Nature Home übernimmt die Küchenmarke Wellmann. 脱离破产走向中国:大自然家居收购德国橱柜品牌威尔曼。Bildquelle: Adobe Stock; © Sebastien

大自然家居收购了德国知名橱柜制造商Alno 集团旗下的高端橱柜品牌威尔曼。作为Alno 集团破产程序的一部分,威尔曼的员工于去年10月份离职,随后出售其固定资产。目前,双方均未对威尔曼品牌收购价和其他交易细节作出表态。这两家公司其实已经合作多年。2015年以来,大自然家居还持有Alno的少数股权。自佛山家装领域专家大自然家居收购威尔曼之后,短短几个月之内,另一家德国橱柜品牌被一位中国的战略投资者收购。

在可持续性与追求效率之间

Treffen in Frankfurt: Prof. Dr. Kai Lucks, Vorsitzender des BM&A, begrüßt die Gäste der Jahreskonferenz M&A-Integration in den Räumen der KPMG. 相聚法兰克福:德国联邦并购协会主席Kai Lucks教授在毕马威大楼内欢迎参加并购整合年度会议的宾客。

中国投资者在整合其收购的公司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与欧洲和美国的投资者有哪些不同点?德国联邦并购协会在其首次年度并购整合会议上讨论了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5月9日,在法兰克福机场审计事务所毕马威(KPMG)的大楼内,50余名来自企业和咨询行业的并购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就足以表明,德国标的公司和中国收购方之间的沟通是多么困难和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