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给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带来机遇

扩大自主创新的产业链

该计划中提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也体现了中国对扩大本国自主创新的产业链的浓厚兴趣。在这个利润丰厚的高端细分市场,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等国际性集团已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份额,使得中国厂商为了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激烈地竞争。按中国官方解释,这是中国总体医疗支出的成本飙升的部分原因。显然,该计划的基本目标在于短期内提高中国在这些重点领域内的开发和制造能力。到2025年的进一步目标为自主知识产权在高端设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产业园与税收优惠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鼓励绿地投资等,尤其是产业园形式的,这意味着会设立行业性的工业园,涉及的领域有研发、融资或其他高附加值服务。

此外,该计划提供了政府支持方面的机制,如扩大对智能制造业的税收政策支持。不过,计划对激励政策的总体规模以及其适用的资格条件语焉不详,地方政府具体如何实施该计划仍有待观察。

促进国际合作和投资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认识到,如想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指望仅靠中国企业从无到有地全盘进行创新是不够的。因而,采用的发展方式比较务实,其中也包括着眼于促进合作。根据该计划,中国将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制造业,外资可选择收购中资公司、自行设立公司(如研发中心)或通过外包、许可或众创方式与中资公司合作。

通过并购和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或投资中国的现有实体对于外资而言很可能仍是进驻中国市场最有效的方式。诺华2010年收购浙江天元生物和美敦力2013年收购康辉控股和先健科技这两个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该计划出台后,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在交易审批时更加注意外国投资者能否有助于提升中国的专业技术或制造能力。好消息是全中国各地(如北京、上海、武汉和泰州)各医药产业园有大量的中小型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企业。这些生物制药公司可能是外国公司潜在的目标或合适的合作伙伴。

中资公司走出去

该计划还鼓励中资公司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或扩大与外国公司的合作来提高其技术能力。中国公司已开启了在英国、美国、以色列和德国收购医药技术、产品或品牌的征程。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