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起来总是更明智的

Deutschland China CAI

“我们变得太过于依赖中国了。”这是8月30日德国电视一台(ARD)的“无情但公平”(Hart aber fair)栏目中的最后一句话。这期节目是关于新冠的。这句话是卫生部长延斯·施潘(Jens Spahn)说的,跟新冠只在一定程度上有关系。然而,这句话在观众的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就像过去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许多头条新闻,一直在教导我们害怕中国。

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德国经济东方委员会在2010年10月底发表的一份立场文件,该文件对中国在东欧和中欧的竞争采取了“正面”的态度,并毫不避讳地要求进行政治干预。它详细列举了中国如何以“不平等的手段”在这些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此在被视为不可动摇的德国地盘的经济部门站稳脚跟,自然也不利于中欧和东欧经济。这纸文件在当时读起来就像是针对“全球化”发展的强烈抗议。中国的企业在某个时候不仅会急切地想要得到“全球化成果”,而且还会亲自到“世界花园”中去“收获”——这难道不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吗?理所当然。就像竞争一样,东欧及中欧的德国企业当时貌似并没有对此做出准备或者准备不足。至少针对中国企业带来的竞争是没有做好准备的。

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争论还是相似的。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来确保经济战略优势,当然,是用与我们的竞争理念相违背的手段。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今年还加上“口罩和疫苗外交”,中国利用它获得影响力。此外,德国通过阻止疫苗专利的发布来阻止向国库不太充裕的国家的人们提供新冠保护的努力,为了能在市场上确保必要的疫苗数量。

在标准的问题上也类似。谁决定技术进步,谁就能定义标准。几十年来,都是西方工业化国家拥有发言权。欧洲人只是头疼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上帝赋予的权利。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在某些领域一直都是技术及科技的潮流引领者。西方企业在中国的飞跃上提供了帮助。这一点不应该被忘记。如今,西方政府越是试图让中国从全球技术进步中脱钩,就越是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几周前在领英(LinkdIn)上读到的讨论很是让人惊讶,认为中国有朝一日可能“支配”世界标准这个观点是“可怕”的。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世界”有决定权?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忘记感谢欧盟的议员们。他们阻止批准了欧盟和中国艰苦谈判达成的投资协议。这份协议本可以让欧洲人有机会坐在中国的标准制定桌上。反之亦然。因为毫无疑问,拼凑起来的规范和标准对谁都没有好处。当我们想到家里众多的电子设备都有其特定的插头和转换器时,大家都觉得已经受够了。

对欧洲人来说,他们的议员们已经从他们的手中(暂时)夺走了一个协调的机会。对于因此造成的不团结以及关于技术影响的竞争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少一些互相指责,多一些合作——这不应该只是对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些宁愿“对立”而不是“合作”的人,比起胜利来说更容易失败。目前谁在“脱钩”,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中国被西方国家指责,但也有针锋相对的回应。即使很多人假设,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包含的“双循环”政策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但也很少从中国的政客哪里听到像开头引用的卫生部长所发表的观点。

少一些互相指责,多一些合作——这不应该只是对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些宁愿“对立”而不是“合作”的人,比起胜利来说更容易失败。目前谁在“脱钩”,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中国被西方国家指责,但也有针锋相对的回应。即使很多人假设,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包含的“双循环”政策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但也很少从中国的政客哪里听到像开头引用的卫生部长所发表的观点。

狄沛(Peter Tichauer)

狄沛Peter Tichauer)是一位公认的中国专家。他创办了经济杂志《ChinaContact》并担任了该杂志20多年的主编,之后,自2018年起负责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德语新闻工作和公共关系工作。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