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syngenta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Syngenta will mit IPO-Erlös zukaufen
In der vergangenen Woche haben die IPO-Pläne des Agrarchemiekonzerns Syngenta eine wichtige Hürde genommen: Die chinesische Aufsichtsbehörde hat den Antrag der Firma auf ein...
先正达公司(Syngenta)又回到了中国证券交易所?
在由中国化工集团(Chemchina)收购之后,先正达公司(Syngenta)被撤出了股市,但现在可以重返交易大厅并在中国首次上市。
农用化工集团先正达公司可能会在今年重回股市。“商报”希望从内部人士那里得到答案。据称,这家中瑞集团公司的估值约在5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之间。这样,先正达公司将与总部位于勒沃库森的拜耳(Bayer)集团持平,其市值目前为580亿美元。
由于其他原因,这一发展可能会在勒沃库森受到密切关注:拜耳在2018年以63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孟山都(Monsanto),而现在,先正达的市值据说与拜耳制药及农业业务的总和一样高。此外,孟山都的收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回报,只招致了许多股东的批评。由于针对孟山都产品草甘膦的诉讼所导致的数十亿费用以及农业部门的折旧,给拜耳造成了超过100亿欧元的损失。
先正达有望在中国证券交易所首次上市
先正达公司可从新的上市中受益:投资者们对备受关注的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该集团将自己定义为全球最大的农用化学品供应商,231亿美元的销售额高于拜耳的销售额。直到五年前,瑞士先正达公司曾有过一次在股市上市的经历。2016年,中国化工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该公司并将其从证券交易所撤下。从收购以来,新东家就有一个主要目的:合并中国化工集团与中化集团(Sinochem)。在这项计划中,两家集团公司已经将他们的种子和作物保护活动植入新的先正达集团。中国有关部门发出了批准合并的信号——先正达的首次公开募股可能比想象的来得要早。
先正达公司的首次上市有可能是在中国的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上海和香港是最有可能的两个候选交易所。之后有可能会在伦敦、纽约或者苏黎世进行二次上市。在问及上市计划时,先正达公司发言人告诉“金融和经济”杂志,计划在2022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我们一如既往地认为这是先正达集团入市的可能时间段。入市的时机取决与市场条件,但是我们仍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在德语区的并购及融资策略
近几年,尤其是2015年至2016年,中方投资者的投资收购额度在德国(2000-2016年近190亿欧元)、奥地利和瑞士达到峰值。中方在的德语地区使用的并购融资策略的方法大有不同,按照投资者的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由那些为加深或扩大其德语区影响力而投资德国公司的大型中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化工集团在瑞士收购瑞士先正达股份公司(Syngenta AG)(约400亿欧元)以及在德国收购克劳斯玛菲集团(KraussMaffei)(9.25亿欧元),此外,还有复星投资德国富尔达(Fulda)的FFT制造系统(未公开收购价),还有中国海航集团收购瑞士空港(Swissport)、Gate Group和Dufry以拓宽其航空业内业务领域,这一极具侵略性的扩张战略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提高了海航的知名度。
第二类
由那些因具体产品和技术或为了入驻德国以及欧洲市场而投资德国公司的中国公司组成。例如,美的集团(以45亿欧元)收购德国库卡股份公司(Kuka AG),同样的还有万达集团(以10亿欧元)收购瑞士体育营销公司盈方体育传媒(Infront Sports&Media)以及中方投资者合伙组成的财团(以5亿欧元)收购了欧司朗前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
第三类
由专门投资基础设施公司、基础设施相关公司或基础设施类似公司的中方投资者组成。其中包括全球最大水力发电运营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收购海上风电场Meerwind(未公开收购价),中国的北京控股集团(以14亿欧元)收购E.ON的前子公司EEW Energy from Waste和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45亿欧元)收购能源服务提供商Ista。
正如我们所见,每位中方投资者都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标进行收购和投资。因而,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也相应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基本融资方案和结构
出于保密原因,部分融资细节尚未公开,但根据经验,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且在今后将意义非凡:
权益融资:中方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进行收购融资
所投入股本的金额和结构通常能代表投资者的可持续战略利益。例如前文提及的海航集团就极大程度地利用复杂的保证金贷款以及衍生品结构来为部分股权投资提供资金。这种具有风险且非完全透明的股权融资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战略方针。
同样可行却没有那么强侵略性的还有短期的“过渡融资”,它能为投资者提供股权投资的资金,并在之后通过长期的后续融资(例如增资)进行再融资。通常来说,这种过渡性融资至少得到了中国银行的部分支持,因为他们通常与中方投资者保持着长期密切的业务关系。
企业风格融资:企业不进行大幅收购融资,但对现有融资进行必要的再融资
中方投资者投资或收购公司往往要求对现有的融资进行调整或再融资,这通常是考虑到了“控制权变更”条款,或是为了维持公司的银行策略和融资策略的可持续性。例如:用银团贷款取代单一的短期双边授信额度,这或许能为公司的投资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必要时还能提供股息,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国化工在收购克劳斯玛菲时就在Natixis和UniCredit安排了约5亿欧元的新信贷额度。
杠杆融资:企业进行收购融资
这种情况利用贷款提供部分收购资金,再利用被收购的公司在相应的“债务下推”之后,在现金流量中获得的利息和还款进行付息。公司必须偿还的债务额度不等。万达收购盈方体育传媒时使用了约4.5亿欧元的融资额度,这笔资金由瑞银集团(UBS)和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提供,之后又被联合到其他债务水平中等的银行。这种收购融资也经常出现在基础设施的相关交易中。
此外,海航在2015年以约25亿欧元收购了瑞士空港,其中至少贷款了15亿欧元,接着又通过次级债券进行了再融资。在海航集团收购之时,作为航空服务商的瑞士空港已被穆迪(Moodys)评为糟糕的B3级别,不久前还被其降级为Caa2级别,据媒体报道,其原因是该公司正在对抗资金流动性问题。
收购融资过程复杂繁琐的大宗投资及收购
对此,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然是中国化工斥巨资收购先正达股份公司。这笔金额不仅涵盖了先正达股份公司现有的贷款和债券,还包括了价值约200亿欧元的收购融资,这远远在先正达公司的价值水平上。此外,还有约50亿欧元的过渡融资用于部分股权注入,过渡融资在结构上次于收购融资。两种融资均由一个国际和中资银行团队提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收购融资在债券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再融资。
展望
目前经济形势紧张,政治局势也较为动荡,本就一直不稳定的融资市场也更为敏感谨慎,中方投资者尤其应该在这个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收购融资。为了降低潜在的依赖性,理想情况下应准备数种融资方案,这不仅适用于初始阶段,也适用于之后的实行阶段。即使在危急情况下,这也可以确保比其他潜在竞标者和购买者具有更大的优势。
过去,部分融资方式十分富有侵略性,主要体现在信用状况不佳、债务水平高、相当不透明或机会主义投资策略以及高度依赖银行。但在可预期的将来,这些情况将极大程度地受到限制,只可能在收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息的情况下出现。因此,中国在德语地区的并购融资策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尽管市场条件变得更加艰难,但具有良好信用状况、适度负债比率和合理投资策略的融资仍可以成功进行,并且在理想情况下,不仅能获得传统的银行融资,还有获得资本市场和其他融资产品,以及其他类型投资者的可能性。在任何情况下,融资策略都应尽早与投资策略以及一般并购流程进行紧密充分的协调。更重要的是以统筹兼顾且可持续的方式说服卖家和目标公司。
中国化工推进克劳斯玛菲在上交所上市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将推进德国子公司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在上海证券交易的上市计划。为此,克劳斯玛菲将成为青岛天华院化学工程公司的子公司。青岛天华院也是中国化工的子公司,并已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克劳斯玛菲集团从事橡塑机械制造,并希望通过上市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增长。克劳斯玛菲在中国交易所获得的估价远高于德国。此次交易也已获得了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美国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开绿灯
中国化工集团及瑞士农业化工集团先正达宣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在此期间批准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扫清了这一交易的最大障碍。CFIUS 是美国管理外国投资的专管部门,审查外国在美国投资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由于先正达去年逾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北美的种子和作物保护业务,因此相关审查十分必要。而美国方面的决定,正是这桩交易额高达430亿美元的中国国企收购案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不过,该交易仍有待欧洲监管机构进行评估。
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要约期限延长
中国化工集团对先正达的公开收购要约将延长至9月13日,本次收购要约金额高达430亿美元,由于一些监管审批尚未完成而延期。目前该交易正在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预期在2016年底以前完成。中国化工表示,该收购要约的有效期已延长,必要时可能再延长。据彭博通讯报道,中国化工正计划出售旗下一个部门价值100亿美元的优先股,以便为收购先正达公司的交易提供融资。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化工集团还计划另外筹集150亿美元现金,而剩余所需资金则将通过贷款计划获得。此前该集团已在3月份拿到了一笔200亿美元的贷款,另外近130亿美元的贷款正在商谈中。
布鲁塞尔为中国化工开绿灯
欧盟委员会保护竞争总司日前批准了中国化工对克劳斯玛菲的收购。布鲁塞尔方面于周四声称,他们并不担心,这次有计划的合并将使新公司获得过大地市场力量。这宗交易于今年1月份被公布:中国化工、私募股权公司汉德资本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国新国际组成的投资财团从加拿大私募公司Onex手中收购这家德国的特种机械制造企业。这笔收购以9.25亿欧元成交,同时也创下了中国企业在德最高投资记录。
大宗交易和高质量的目标企业是首选
中国的跨境并购目前呈现出三种趋势:首先,中国企业更加注重质的增长。这一点一方面反映在上涨的单笔交易金额上,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更多的将收购目标定位在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其次,中国投资者更加关注发达市场。再次,私人公司表现日益活跃。这一结论是由审计公司毕马威(KPMG)在其研究报告“中国展望2016”中公布的。
中国是化工行业并购市场的全球驱动者
中国的化工工业在全球化工行业并购交易活跃度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十年前,中国在该行业全球并购中还仅仅扮演者不起眼的角色,而去年,中国企业参与21%的全球并购交易。排行榜第一的美国企业所占份额仅比中国多了一个百分点。第三位的日本以占12%的份额远远落后于中美。德国在其中占4%,以第五位排在韩国(6%)之后。企业咨询公司科尔尼(A. T. Kearney)在其名为“化工经理人并购调查”(Chemicals Executive M&A Review)的研究报告中公布了这组数据。
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开年创纪录
新的一年前六周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就打破记录。根据中德并购交易平台的统计,已经发布的四宗交易——其中有两宗单笔金额创新记录——总额已经超过了27亿欧元。这一数字甚至高于2015年中国在德直接投资总额,即12亿欧元,的两倍。
430亿美元——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Syngenta)创下了中国在海外投资新的记录。为了这宗交易,中国化工准备花费430亿美元,这个价格也最终结束了这场竞标拉锯战。中国化工于去年就已经发出了收购意向,但遭到先正达公司的拒绝。遭遇拒绝的还有同样提出报价的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Monsanto)。
ChemChina und AGIC übernehmen KraussMaffei
Ende letzter Woche gab es bereits Hinweise. Jetzt hat Onex den Verkauf der KraussMaffei Group durch chinesische Investoren bestätigt. Ein Konsortium aus dem Staatskonzern ChemChina, der Private Equity-Gesellschaft AGIC und dem Staatsfonds 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übernimmt den Münchener Hersteller von Spritzgussmaschinen. Mit einem Wert von 925 Mio EUR stellt die Transaktion einen neuen Rekord in Deutschland auf. Die Transaktion soll bis zur Jahresmitte abgeschlossen sein und steht noch unter dem Vorbehalt der behördlichen Genehmigu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