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在华发展强劲

舍弗勒在华发展强劲

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 Gruppe)提高了对2021财年的预测值。主要原因是汽车技术领域的普遍复苏和舍弗勒在中国的强劲增长。 国际企业舍弗勒集团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该企业对这些数据十分满意。舍弗勒股份公司首席财务官克劳斯·帕扎克(Klaus Patzak)博士表示,“舍弗勒集团在2021年第一季度取得了强劲的业绩。近几个月来严格执行的成本纪律和资本纪律不断获得了成效。业务活动的大幅复兴产生了规模经济,这对特殊经济效应前强劲的息税前利润率和良好的现金流发展十分有贡献。” 鉴于2020年初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舍弗勒上报如此高的增长百分比并不令人惊讶。毕竟,汽车行业是最早受到销售低迷打击的行业之一。舍弗勒自己对数据的归类给出了重要的说明,并没有效仿大众等企业的目前做法,为便于说明结果而提供2019年的比较值。 良好数据改变预估营业额 鉴于良好的数据,该集团提高了之前对2021财年7%的预测值;舍弗勒仅在2021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实现了11.2%的同比增长。因此,该企业现预计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的营业额增长将超过10%。 舍弗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说:“尽管目前存在不确定性,但2021年第一季度的强劲表现足以让我们上调对本年度2021年的预测值。而且我们所启动的结构性措施正在生效,这对此也有所帮助。我们在复苏的趋势下仍然保持着谨慎。通过制定2025年规划图,我们已做好了良好的战略布局,有望在未来领域上实现增长。” 有意思的是,各报告地区的营业额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欧洲的营业额为-0.6%,仍然略低于2020年的数据,而其它地区的增长率都为正值。例如,美洲地区的增长率为6.7%,亚太地区为12.2%。表现最好的是增长率达到57.1%的“大中华区”。 在此还应该指出,中国比其它地区更早遭受营业额危机的冲击——而且恢复得更快。因此,欧洲和其他地区2021年第二季度的对比数据也可能再次提高。该情况不仅适用于舍弗勒。 中国推动舍弗勒营业额增长 无论如何,中国地区的数据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舍弗勒在中国的汽车技术部门同比增长了74.3%,而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率则仅为15.8%。中国市场对舍弗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汽车后市场部分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市场在该领域中73.8%的同比增长率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而舍弗勒在欧洲的营业额则下降了3.1%。该领域的总增长率为4.0%。 这几乎与实现了3.9%增长率的工业领域持平。然而,工业部门目前收入为8.36亿欧元,对舍弗勒的营收贡献几乎是汽车后市场(4.44亿欧元)的两倍。
commercetools进一步筹资并着眼于中国

commercetools进一步筹资并着眼于中国

云商务平台commercetools筹集了更多的投资资本,并打算用这笔资金推进其全球扩张计划,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计划。 REWE集团的子公司REWE Digital以及来自美国的主要股东Insight Partners再次参与了新一轮的融资。双方都同意不透露注资的确切金额。然而,新闻稿中提到这是一轮数百万美元的融资。 “commercetools是目前欧洲最有价值的成熟型技术公司之一。” REWE集团董事长索克(Lionel Souque)说道,“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潜力并从2015年开始就将这种灵活的技术运用到了我们的数字业务中。” 目前,commercetools的软件即服务模式(Software-as-a-Service-Modell)已经产生了5千万美元以上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德克·霍里格(Dirk Hoerig)预计明年年中的营业额将翻一番以上,超过1亿美元:“多亏了新一轮的投资,我们才可以继续加快我们在北美和亚太市场的发展进程。这些市场如今已占据了我们40%的销售额。此次融资的金额再次强调了我们正在成为世界领先商务平台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Commercetools利用投资资本在华发展 目前,commercetools已在欧洲的企业商务软件领域排名第二,仅次于行业巨头SAP。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在慕尼黑,目前在欧洲、美国和新加坡都设有办事处。这帮助commercetools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领先品牌的青睐,其中包括奥迪、Bang & Olufsen、达能、乐高和松下等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知名企业。 现在的下一步计划便是在扩张中国的业务。commercetools的首席执行官霍里格对此十分乐观:“公司必须能对客户的新需求作出快速和灵活的反应,对接多种销售渠道并能应对需求增长带来的压力。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技术能达到亚马逊运作水平,而又不必使用其成本结构。”这两方面对还没有明确的市场先锋的中国市场来说肯定意义重大。
中国主导多晶硅市场

中国主导多晶硅市场

根据一项市场研究,太阳能电池所用多晶硅市场很快将完全被中国制造商主导。 位于维尔茨堡的市场研究公司Bernreuter Research公布了对于多晶硅市场状况的最新报告。多晶硅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因此,它也是光伏市场发展的良好指标。 就像公司所记载的,到2020年为止,德国供应商瓦克化学(Wacker Chemie)仍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但是后来来自中国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取代了它的排名。排在第三名的也是来自中国的大全新能源公司(Daqo New Energy)。 但是,这个排名不久之后将再次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按瓦克公司自己的说法,他们并没有兴趣大规模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但是,中国多晶硅生产商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可以认为,瓦克公司的排名很快将会跌至第五名,排在通威、大全、保利协鑫能源(GCL-Poly)以及新特能源(Xinte Energy)之后。中国公司得益于较低的制造成本,因此可以比其他制造商的报价都要低。这也是为什么韩国OCI公司在2020年也退出了市场。在此之前,韩国仍是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的第三大制造商。 西方国家将依赖来自中国的多晶硅 Bernreuter Research研究公司也因此警告,西方国家正在依赖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在未来的几年可以预计,全球为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多晶硅将有90%都来自中国。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依赖关系,因为西方国家现在刚好需要依赖光伏来转换可再生能源。因此,该公司建议,恢复尤其是硅锭和硅晶圆的自行生产。Bernreuter Research公司还认为,生产成本过高和与发电相关的环境破坏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例如,生产硅所需要的电可以在美国或加拿大相对廉价并不影响环境地从水力发电中获得。
BioNTech und Fosun gründen Joint Venture

拜恩泰科与复星成立合资公司

拜恩泰科(BioNTech)及其中国合作伙伴复星医药正成立一家在中国生产新冠疫苗的合资公司。这家新公司预计年产能可达10亿剂疫苗。 复星医药在周末宣布,将与德国疫苗制造商拜恩泰科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生产中心计划建立在上海,每年能够生产多达10亿剂新冠疫苗。 两家公司将各自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并将各自向该公司投资约1亿美元。复星集团和位于美因茨的制造商拜恩泰科密切合作已经有些时日。例如,复星集团是拜恩泰科的mRNA疫苗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销商。 有趣的是,拜恩泰科公司的mRNA疫苗在中国还未获得批准。而该合资公司的建立无疑能表明批准指日可待。 拜恩泰科新加坡新总部 几乎在复星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的同时,拜恩泰科也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拜恩泰科计划在2021年设立一个初步的办公室,并同时启动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新加坡的支持下,拜恩泰科计划从2023年起每年在新加坡生产多达10亿剂新冠疫苗。此外,这个最先进的、几乎完全自动化的设施将不需要人工。因此,新工厂预计将只能为新加坡创造约80个岗位。然而,新加坡经济发展机构并不完全只通过新岗位数量来衡量拜恩泰科的此次投资。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该公司不仅能对抗新冠疫情,而且对对抗未来潜在的疫情也有重大意义。因为该工厂将不仅只是生产新冠疫苗,若是未来需要,还将生产其它mRNA疫苗。
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小幅下降

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小幅下降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在德国入驻的外国公司有所减少。德国境内的外商直接投资量下降并不让人吃惊,不过,比人们担心的幅度要小。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最新的外商直接投资包裹显示,2020年一共有1684家外国公司在德国落户。GTAI与各联邦州的经济发展机构共同编制了这个报告。2020的1684个新项目比较起2019年的1851个项目减少了9%。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新冠危机,这个数量有所下降是不足为奇的,比起GTAI最初的预计还是要低些。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总经理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n)表示:“考虑到全球新冠危机,这样的下降并不让人吃惊。但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曾预测在欧盟的投资将下降15%,因此,9%终究是个好消息。” GTAI认为,这9%新的投资项目可能会带来超过35000个工作岗位。2020年德国境内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来源国首先是美国,有254个投资项目,然后是瑞士,有219个项目,以及中国,有154个项目。 对德国的电子类外商直接投资增多 GTAI在其外商直接投资报告中发现了德国的另一个趋势:2020年,德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一方面是针对德国汽车业的竞争对手(比如特斯拉Tesla),另一方面是针对像中国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Svolt Energy Technology)这样的供应商。该公司去年秋天在萨尔州宣布建立了一个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就可以创造2000个工作岗位。 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n)解释说:“在这里将会修建起一个超现代的生产基地,并创造出几千个工作岗位,更确切地说,仅在这一区域就有大约15000个岗位。令人欣喜的是,大概20%的企业希望将德国用作研发基地。” 总体而言,国际公司在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广泛,并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众多行业。投资重点首先是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19%),其次是企业和金融服务(17%),以及消费品(10%)和机械工程(9%)。

中国投资领域——差异与特点

在本次颇有见地的采访中,投中资本(CVCapital)欧洲团队负责人恩斯特·卢德斯(Ernst Ludes)博士解释了中国投资领域与德国或美国相比的特殊之处和差异所在。他还指出了投资者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改善。 中德投资平台: 中国投资领域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卢德斯博士:中国的投资领域与我们或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务和私募股权业务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中国主要都是成长型投资者,而德国的大多数投资者是希望获得多数股权的收购型投资者。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早期的C轮或D轮投资。我们在投资成长型公司时明确关注其盈利能力,而中国的大多数成长型公司在未来几年内都没有盈利。人们更关注营业额增长而非盈利增长。他们的目的是争夺市场份额,并坚守盈利能力终将出现的理念。最好的例子是美团,它是仅次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中国最大数字商务企业之一。美团正计划在香港筹资多达45亿美元的资金,但目前仍处亏损状态。 中国和德国的投资公司在内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从中国的整个投资领域看来,两者首先在质量和品牌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有许多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或高瓴资本集团等大型的专业品牌,但也有许多还没什么名气的小型投资公司。还有一些至少在欧洲看来决策结构不明确的投资公司。在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欧洲的投资公司是标准化的,中国也有标准化的投资公司,但老板往往有最后的话语权,而且还可以推翻许多决定。在我们欧洲,委员会决策往往更常见。而在中国,更多时候是一言堂,这可能会降低可靠性。 中国投资者投资德国或欧盟的理由是什么? 中方目前仍有兴趣投资。尽管美国总统换成了拜登,但在中方看来,无论是美国的政治局面还是欧洲的政治局面都没有提高他们投资积极性。一些中方投资仍然受到阻碍。例如,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如汽车制造商一汽想购买意大利卡车制造商依维柯(IVECO),被拒绝了。这笔交易最终被政府阻止了。我不禁自问,为何依维柯对意大利的安全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另一方面,这项交易若是成功,能将为依维柯在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而那时依维柯的股东凯斯纽荷兰工业(CNH Industrial)将十分感激。 在德国当地有分支机构的中国投资者表现如何? 我感到惊讶的是,只有几家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欧洲设有办事处。毕竟,如果员工只在完全不同时区的中国办公,就没有任何机会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网络,而这对找寻项目资源很重要。同时,在我看来,大多数中国金融投资者处理提供给他们的投资项目时十分投机。他们并不积极主动和系统地去分析欧洲市场,及时调查有哪些资产将在未来18个月进入欧洲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他们购买对欧洲私募股权来说不太有吸引力的资产。以被中国高瓴资本收购的飞利浦消费电器部门为例。这是一个绝好的品牌,但不是一个因高利润或特别的增长前景而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企业。但这正是西方私募股权公司要寻找的企业。 同时,进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飞利浦的消费电器部门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此次收购对中国投资者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如果中国投资者现在想购买我们因盈利增长而同样吸引欧洲私募股权公司的资产,那他们可能必须建立起更好、更有实力的本地业务。 中国投资者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可靠性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内部协调方面。我认为中国基金组织十分可靠性,但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已经谈妥的交易又回到了中国投资委员会的手中,然后又得到了一个与谈好的投资建议不同的建议。这种行为是有问题的,因为消息会不胫而走。每个好的投资者都会关注可靠的形象和明确的公司治理。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也十分在意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要了解他们需要向谁报告,有多大的自由度,董事会会议将如何安排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管理层可能会反对。而收购一家管理层反对的公司往往是不可能的。 中国投资公司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德国员工? 一种具有多元文化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中国的基金组织能派遣负责任的当地经理人且中方不完全掌控流程,这里的交易就会更加受益。如果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能够把握住这些问题,那么他们能比欧洲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毕竟,中国的私募股权公司有更好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其增长机会。 卢德斯博士,感谢您接受访问!   人物简介 恩斯特·卢德斯博士(Dr. Ernst Ludes)是中国私有投资银行投中资本(CVCapital)的欧洲主管。 以前他是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殷拓集团的合伙人,并曾在投资公司Alchemy Partners以及并购和企业融资咨询公司Drueker&Co工作。他的职业生涯始于麦肯锡(McKinsey)。2010年卢德斯博士(Dr. Ludes)创立了Turning Point Investments顾问公司为处于特殊情况的公司提供咨询。
德国出口持续上涨

德国出口持续上涨

德国三月份的出口依旧继续上涨,现仅比2020年危机前的水平低0.9%。 鉴于2020年三月起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联邦统计局(Destatis)在其最新公布的2021年三月份外贸数据中指出,在另行通知前,暂时将2020年二月的危机前水平作为参照值。 这显然与以下事实有关:同比去年,进口和出口都分别达到了最高的名义月度值。例如,2021年三月的出口增长了16.1%,进口增长了15.5%。按绝对值计算,德国于2021年三月出口货物价值1265亿欧元,进口货物价值1059亿欧元。 这相当于与上个月,即2021年二月相比,增长了1.2%。这意味着德国对外贸易正持续增长。然而,出口值仍比2020年二月的出口值低0.9%。 另一方面,进口值为972亿欧元,远超2020年二月(910亿欧元)。 中国仍然是德国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国仍然是德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德国对华出口额达到103亿欧元,这不仅与去年相比,而且直接与上个月相比都有显著的增长。2020年二月的出口额还曾只是85亿欧元。 第一大出口市场仍是美国,出口额为111亿欧元。但进口方面情况却截然不同:2021年三月,德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17亿欧元的货物。而同一时期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价值为67亿欧元。 总体而言,2021年三月的对外贸易收支为顺差205亿欧元。2020年三月的对外贸易收支的差额已达172亿欧元。经日历和季节性因素调整后,2021年三月的对外贸易收支为顺差143亿欧元。
奥迪(Audi)在中国和美国创下销售纪录

奥迪(Audi)在中国和美国创下销售纪录

奥迪集团继续保持积极的业务发展。除了2021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大幅回升外,奥迪还在中国和美国创下了新的销售纪录。 与其他的公司一样,奥迪也从去年因大流行而产生的低数据中受益——按纯百分比计算——当时这家总部位于英戈尔施塔特的企业报告了31%的增长率。鉴于全球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长是20%,奥迪公司从新冠危机中复苏的速度明显比其他的竞争对手快很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和大众公司(VW)不同,奥迪并没有提供危机前的数据进行比较。 在2021年第一季度售出的462,828辆奥迪品牌汽车中,仅往中国就销售了其中近一半,创下了新的销售纪录。来自英戈尔施塔特的车型不仅在中国销售得很好,奥迪公司在美国的经销商也报告了55,000辆的季度销售新高。同时,在欧洲的销售量下降了6.1%,这家英戈尔施塔特的企业将原因归咎于大流行导致的各种限制以及持续的半导体短缺。 中国和美国对于奥迪公司来说越来越重要 如果不仅是考虑销售量,还考虑卖出的车型的话,中国和美国作为销售市场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豪华车型Q7、Q8、奥迪e-Tron和A6主导了海外市场,而在欧洲,则是相对便宜的Q3。 尽管2.85亿欧元的销售额比去年(5.3亿欧元)低,但中国的优秀业务也再次对财务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华德企信心十足

在华德企信心十足

最新的《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全球商业展望》(AHK-World Business Outlook)显示,69%的在华德国企业预计未来12个月经济将出现好转。该比例是所调查区域中的最高值。但供应链和物流领域仍然存在问题。 德国海外商会联盟调查了其全球成员的业务状况及其短期内的预期。该调查结果发布于德国工商会(DIHK)的《德国海外商会联盟2021年春季全球商业展望》中。 总体而言,全球德国企业再次将其业务评为“良好” (45%)。只有14%的企业对其情况表示不理想(“差”)。其中工业领域的满意度最高。 平均而言,47%的受访公司中预计当地经济将会好转,21%预计当地经济会恶化。然而,在持积极态度的企业中只有极少数认为2021年仍有望实现持续的经济复苏。43%的企业预计2022年才能实现复苏,而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预计在2023年才有望实现。而若按地域细分,则有更加差异化的现象:在位于中国的德国企业中,坚信未来12个月将实现增长的比例达到69%。这一全球最高的比例值与仅有30%而排名最末的东欧和东南欧形成鲜明对比。排在中间位置的欧元区仅有43%,仅次于亚洲(49%)和北美(64%)。 在华德企存在供应链问题 调查报告还显示,中国和亚洲的氛围并非完全开朗。全球面临供应链和物流问题的受访企业平均有40%,而仅在中国就有53%。在平均值以上的还有整个亚太地区(47%)和北美地区(46%)。据企业称,除了生产停工以外,主要原因还有近几个月海运和集装箱短缺问题,这导致了交货时间延长以及运输成本上升。因此,71%的受影响企业计划调整其供应链。
欧盟停止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欧盟停止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由于外交关系紧张,欧盟暂时不会批准与中国签订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中国和欧盟谈判了七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暂时不会获得批准。根据媒体的一致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瓦尔迪斯·东布洛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其背景是由于相互施加制裁而导致最近的外交关系紧张局势加剧。 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伯迈尔教授(Prof. Gabriel Felbermayr)在一份有关当前发展的声明中对这一步措施表示遗憾。他认为,外交部长阿尔特迈尔(Altmeier)在2020年12月将该协定称为“贸易政治里程碑”时是正确的。“它(这项协定)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不过,这将使得欧洲公司在中国也同样享有中国投资者在欧盟早就享有的自由,而中国多年来对此是持否认态度的。就连在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领导下的美国也和中国签订了具有类似内容的协议,该协议已生效一年多,并且现任美国政府也将其保留了下来。相对于欧洲投资者,它说明了美国投资者明显的偏好,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 因此,希望中国和欧盟在螺旋式上升的制裁中找到一条路,能够让双方都保留面子。尤其是根据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的观点,中国不太可能受到制裁的影响。这也是前外交部长西格玛·加布里埃尔(Sigmar Gabriel)所表示的观点。在接受Phoenix电视台采访中他谈到了俄罗斯和中国:“国家会改变自己,但不会因为别的国家施加经济压力而改变。” 停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可能会对欧盟造成损害 我们的专栏作家彼得·蒂查尔(Peter Tichauer)在四月就警告了相互制裁会产生的后果。他认为制裁带来的损害更多的会出现在欧盟方面。正如中国德国商会(AHK China)在今年年初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恰好是在中国的德国公司对该协定寄予了厚望。尤其是该协定强调了进入市场将更容易以及所承诺的平等待遇。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也将为并购领域开辟新的机会。 此外,有合资企业约束的工业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但是,正如费尔伯迈尔教授(Prof. Felbermayr)在他为基尔世界经济学研究所发表的声明中指出的那样,损害仍然是有限的。反正欧盟议会还没有计划会在2021年底之前批准该协定。
中国仍然是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

中国仍然是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VW)报告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强劲表现。尤其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的发展正在推动销售。 大众已经发布了他们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并对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与其他公司(例如格拉默公司(Grammer AG)、福斯油品集团(Fuchs Petrolub SE)、库卡公司(KUKA))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一样,应当注意的是,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以及与上年同期相比的经济衰退中,必须看到百分比的增长。 不管这些限制如何,2021年大众公司的数据绝对令人印象深刻。这样,该集团得以继续保持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良好业务发展。240万辆汽车的交付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中国作为大众最大的单一市场是这一积极发展的推动者。在这里,销售额增长了61.4%。这项增长也反应在624亿欧元的全球销售额中。2020年,受到大流行影响的同期数据为551亿欧元,但是也超过了2019年危机前的水平(600亿欧元)。 大众继续依赖电动汽车 大众汽车称,第一季度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33,300。根据所报告的总数来看,很明显,电动汽车仍然是大众公司的利基产品。然而,向气候中性汽车集团的转变仍在继续,正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所说:“我们成功的电动攻势正不断加快速度,并且我们也通过有吸引力的新车型大大扩展了其发展。” 有趣的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率分别为78%和178%,这可能表明欧洲市场需求在增长。由于不同的融资计划,混合动力汽车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和美国,绝大多数是由电池供电的。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计中国出口下行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计中国出口下行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贸易指标,该指标在四月份预测出中国出口将不再增长。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基尔贸易指标(Kiel Trade Indicator)可对国际贸易进行预测。该领先指标是基于集装箱船的实时数据,分析了它们在100个海域内的活动数据。该系统还对吃水深度进行了评估,以记录各船舶的利用情况。此外,500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是评估的一部分。然后利用人工智能通过专门研发的算法进行高频评估。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基尔贸易指标提供了一个质量和数量都前所未有的经济领先指标。”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伯迈尔(Gabriel Felbermayr)说道,“高频数据可供我们读取以及预测时间误差极小的经济波动情况,从而可以在商业上和政治上更早地对出现的经济动荡作出反应并采取控制措施。” 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可以不断改进算法,发现、纠正错误,并在之后的预测中避免相应错误。 该指标没有考虑到中欧之间的近来强劲增长的铁路货运量。但这与全球集装箱运输相比可能还不是特别重要。 指标显示中国出口下行 基尔贸易指标将每月更新两次。每月首次于20日左右发布该指标,计算本月和下个月的贸易数据,然后在每月3日左右更新数据。 2021年5月3日的最新更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大幅下行。对集装箱船数据的分析表明,四月份的中国出口下降了8.8%。同时,进口温和增长了3.1%。 “这是一年来,集装箱船的活动数据展现出的结果首次与中国强劲的出口增长相背离。这可能是苏伊士运河危机所引发的船舶延误所导致的。同时也可能是由于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上升,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开始下降,且对餐饮等国内服务业的需求再次上升。”基尔贸易指标的负责人文森特·斯塔默(Vincent Stamer)如此说道。 中国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将在多大程度上印证这一预测,让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