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重镇:沈阳、石家庄

来自德国的企业家代表团继续在华北地区的沈阳、石家庄进行中国之旅。在沈阳,代表团成员有幸列席了中德制造业合作签约仪式,这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访华的重要活动之一。德国的企业家们还在那里参加了规模达250人之多的“第二届中德智造创新峰会”。此外,在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还有两场产业对接活动等待着代表团一行的积极参与。第一场活动提供给德国企业家与来自中国智能制造、自动化及工业服务业的同行相互了解认识的机会。而周五的第二场活动则聚焦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及生物医疗领域。

德国北海风电场花落中国三峡集团

中国三峡集团将收购黑石集团所持有的WindMW GmbH公司80%的股权。美国投资巨头之前通过其子公司Blackstone Energy Partners以及私募基金控股Meerwind海上风力发电场。本周一,中德两国总理李克强、默克尔共同见证了该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截至目前,合同细 节尚未披露,但据路透社消息,专家预计交易金额将达16亿欧元。

Serafin收购福益工业用丝公司

位于慕尼黑的集团公司Serafin将在资产转让的框架下收购福益工业用丝公司。这家中国工业纤维生产企业将被纳入Serafin子公司Perlon Nextrusion Monofil旗下。福益位于上海市西南面100公里的浙江省海宁市,收购后企业将更名为Perlon Co., Ltd。海宁市地理位置优越,与上海的欧美跨国企业联系紧密。Serafin也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拓展在中国的业务。交易双方并未透露具体收购金额。

从“谷粒”项目走向成功

Kurtz Esra公司亚洲业务的总经理Bernd Schenker先生应邀接受了珠海市驻欧洲代表处项目助理Sarah Buchwieser的采访。他们一起深入探讨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德国在华机床制造商的发展前景。

海南航空计划收购法国空服公司

中国海南航空公司意图从法航-荷航集团Air France - KLM手中收购其餐饮服务部门Servair。据有关媒体报道,双方目前已经就49.99%股权的归属展开闭门谈判。这家中国企业计划借此逐步掌握对Servair的控制权。Servair的企业价值预计达4.75亿欧元。对海航而言,这笔交易是扩张其欧洲商业版图的又一大动作。 海航之前在瑞士的两笔投资曾是媒体竞相追逐的头条。去年,海航集团以27.3亿瑞士法郎(合2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空港服务公司Swissport,该公司共拥有5.5万名员工。今年4月,海航集团又向瑞士佳美集团Gategroup股东发出每股53瑞士法郎(合48.7欧元)的收购提议。这份要约将在6月23日截止。交易完成后,预计目前仍在亏损中的佳美集团将从瑞士证交所退市。 海南航空是世界财富五百强的私营企业,其总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其业务范围包括航空、基础设施与房地产、金融服务、旅游和物流业。海航在世界范围内共拥有员工11万人,下属公司包括海南航空等几个客运和货运航空公司。2014年,海航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集团现经营10个机场,包括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中国化工巨头鲸吞德国行业领跑者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希望通过收购被誉为全球塑料和橡胶机械配件制造行业领跑者的克劳斯玛菲集团,巩固其市场的地位,同时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此举也为该德国公司发掘了更多增长潜力。 老牌企业克劳斯玛菲一直以来都是德国技术革新的代表,其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创建的铁路机车制造厂。如今,该集团以能向全球客户提供制造及加工塑料和橡胶机械配件的整套技术跻身世界一流,且市场反应良好。自从三年多前加拿大金融投资商Onex公司加入之后,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营业额增长了近10%,创下了新的记录。如今有新东家加入,使其长期发展的前景更加看好。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完成交割手续并且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就将以9.25亿欧元收购克劳斯玛菲。公司管理层对此显得十分欣喜。集团首席执行官Frank Stieler在收购之前的一次报告中表示:“我们期待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一道加速我们在中国和亚洲的发展进程”。

未来科技的诱人前景

德国库卡公司生产的橙色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6年2月,中国美的集团宣布增持库卡公司股权超10%。此举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目前尚未可知。然而,围绕着这家奥格斯堡机械制造公司的收购争夺战已经硝烟弥漫。

无锡药明康德宣布收购德国Crelux

中国制药集团药明康德近日宣布收购德国公司Crelux。该公司位于慕尼黑周边Martinsried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IZB),主要从事基于结构的有效成份研究。通过收购这家行业新秀,药明康德将获得在欧洲的第一个研发中心。相关方并未透露上述交易的具体价格。 Crelux创立于2005年。该公司在基于结构的有效成份研究领域世界领先。它通过向相关科研公司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加速研发进程。这将更好地支持其客户在早期研究阶段,如在苗头化合物发现以及先导化合物优化等方面的研发创新。此外,他们的业务还包括蛋白生产、生物物理分析、片段筛选以及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等定制服务。 药明康德公司于2000年成立,是一家制药、生物以及医疗领域的技术平台公司。公司在中美两国均有运营实体并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无锡药明康德计划通过对Crelux的收购案发展欧洲业务,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中国化工完成对克劳斯玛菲的收购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今年年初宣布收购加拿大金融投资公司Onex 旗下的克劳斯玛菲集团。该交易目前已经得到所有监管部门的批准。克劳斯玛菲集团今后将负责领导中国化工下属各生产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务。 中国化工在橡胶及合成材料的制造领域表现活跃并为多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供货。在这一领域,该企业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及生产设备。中国化工去年刚以70亿欧元收购了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 中国化工特别关注这家慕尼黑老牌机械制造企业在工业4.0上的表现。凭借对克劳斯玛菲集团的整合,中国化工势必会提升其在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机械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公司董事长任建新在完成交割后的一次通报会上表示:“这将补足我们的‘短板’,同时也是我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所展开的一次全新合作。” 克劳斯玛菲集团的CEO Frank Stieler认为,这项新业务将促进德国就业岗位的增加。Stieler先生在公告中还指出:“借助管理和技术优势,我们将继续发展强化若干业务领域,以此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我们还将拓展现有的产品系列,尤其是轮胎生产设备和化工机械部门。未来数周内,公司将启动相关必要的程序。” 2012年,加拿大投资公司Onex以5.68亿欧元的价格买下了克劳斯玛菲集团。今年一月初,中国化工集团与私募股权企业汉德资本以及国新国际投资公司共同组成投资财团以9.25亿欧元对这家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发起收购。克劳斯玛菲集团历史悠久,其商业传统可追溯到1839年。1989年,Mannesmann公司买下了这家老牌企业。在这家来自杜塞尔多夫的集团公司解体之后,克劳斯玛菲先是归于西门子旗下。2002年,它由金融投资公司KKR继续接手,将其转卖给竞争对手Madison,并在之后被Onex公司收归所有。2014年,克劳斯玛菲集团创造营业额约11亿欧元,全球员工总数约为4500人,其中2800人位于德国。

海航拟收购佳美集团

海航集团向瑞士佳美集团股东发出每股53瑞士法郎(合48.7欧元)的收购提议。对该价格两家公司已达成一致。这一报价较后者上周五收盘时溢价21%。瑞士航空服务公司佳美市值达14亿瑞郎(13亿欧元)。这已是海航集团在瑞士的第二桩大规模海外并购计划了。该交易除需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外,还需要得到至少67%的股东同意。 本月14日,股东将对收购案作出决定。佳美集团的董事会支持此项收购并建议股东接受海航报价。报价有效期预计将从5月27日持续到6月23日。交易完成后,佳美集团将从瑞士证交所退市,并将成为海航集团一个独立的业务公司,其总部依然保留在瑞士。 由于汇率变动、结构调整以及准备金等因素影响,佳美集团2015年亏损6340万瑞郎(5825万欧元)。这家餐饮服务公司共有约2.8万名员工,营业收入30亿瑞郎(28亿欧元)。佳美期望借助Gateway-2020战略,通过削减开支实现再度盈利。 海南航空是世界财富五百强的私营企业,其总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其业务范围包括航空、基础设施与房地产、金融服务、旅游和物流业。海航在世界范围内共拥有员工11万人,下属公司包括海南航空等几个客运和货运航空公司。2014年,海航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50亿美元。集团现经营10个机场,包括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去年7月,海航宣布以27.3亿瑞郎(25亿欧元)价格收购地勤及货物服务集团瑞士空港(Swissport)。

金正大公司拟从Triton手中收购德国康朴

中国植物产品和肥料企业金正大拟从私募公司Triton手中收购位于德国明斯特市的Compo (康朴) Consumer公司。涉及各方并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据媒体报道其数额逾1亿欧元。此项交易目前仍需等待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最终官方确认。Triton公司此次正是通过同行拍卖的形式将康朴出售给中国企业的。

巨轮智能拟增持OPS公司股份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拟增持德国欧吉索机床有限公司(OPS公司)股份,约占其总股本的21.32%。根据投资并购分析机构晨哨(Morning Whistle))的估计,本次股份购买价格将不高于1000万欧元。此次增持仍延续2011年的模式,通过OPS Holding间接持有OPS 公司股份,巨轮智能将间接持有这家布尔巴赫市自动化企业43.6%的股权。至此,OPS公司约三分之二的股份将由巨轮智能和另一家香港机械制造企业——两家中国公司共同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