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默收购案圆满落幕
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宁波继峰对德国格拉默公司的公开要约收购伴随着绝对性的成功告一段落。截至收购要约延展期限8月23日,继峰以近4.44亿欧元进一步购得了格拉默58.66%的股权,再加上此前已持有的25.56%少数股权,继峰目前的持股比达到了84.23%。由此一来,再没有任何其他股东能够达到拥有否决权的25%少数股权。继峰最后实现持有多数股权的投资总额可能在6.14亿欧元左右。
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取消
中国将取消针对外国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限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8月23日宣布了这一决定。银保监会称,这是为了贯彻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规定的政策,未来将对境外投资者和国内市场参与者一视同仁。此项决定取消了针对单个境外企业对中资银行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合计不得超过25%的规定。
凯中对SMK收购案接近尾声
深圳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德国汽车零件制造商SMK(Systeme Metall Kunststoff GmbH & Co.KG ) 的收购一案基本已成定局。中国方面,此次交易已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进行了备案,现在只需等待外汇管理局的许可。而德国经济部也已对本次收购计划给予了批准。在德国政府不久前对50Hertz和莱菲尔德两桩收购案进行干涉而引起轰动之后,中国投资者终于又可以再进行一次成功的并购。
洁净的氢燃料车辆,洁净的世界道路
全球都为取代造成环境负担的内燃机而进行密集的工作。Hydrogenious有一项成功的技术,让氢气可以更简便地储藏并配送到加气站。2018年1月,中山大洋电机收购了这家位于中弗兰肯行政区的新创公司10%的股权并同时协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国资委对海外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作出规定
中国国资委对100余家中央管理企业进行监管。因而国资委也负责审查这些国企的海外投资。尤其是审查这些投资是否符合国家的投资重点。最新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明确指示,中国经济在某些产业里应成为全球技术的领导者,其中包括环保型汽车、新能源、能源效率、新材料开发、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还有针对性地补充了中国工业全面升级的内容。该战略还特别鼓励国企在这些产业进行海外投资。
对盈利能力的要求
在这个官方规定的策略背后,国资委于数月前对其监管的国企的海外投资设定了额外的要求:这些海外投资的标的企业必须即刻具有盈利能力。国资委就此情况作出回应:过去中国在海外并购中主要聚焦于获取先进技术、收购知名品牌和进入西方市场等方面,而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则没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相反:在过去数年的竞标过程中,中国企业常常以高额的收购价,对维持营业点和就业岗位作出大量的保证来保障成功收购海外企业。这样做有着充分的理由:因为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投资者想极力摆脱“技术强盗”的恶名,即在西方购买廉价的企业,把生产线搬回中国并在西方裁员。中国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回报。中国的投资者以其可靠性而享誉世界,他们只对海外投资企业进行温和的干预并给当地的管理层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亏损情况加重
从企业经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有时是灾难性的。例如对工作岗位和营业点进行广泛的保证经常会导致标的公司迫切需要的重组推迟数年。个别收购项目的亏损年复一年已达到上亿欧元。
新指标
这种因海外标的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状况应该画上句号了。那么国资委对国企境外投资的具体指标是怎样的呢?海外收购企业必须能产生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投资回报。不仅仅要考察标的企业总公司的情况,而且被收购的集团中的所有子公司也会是考量的对象。因而由国资委监管的国企在进行海外并购活动的时候,除了考虑获取技术、知名品牌和市场准入之外,也会越来越重视标的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在并购流程中所承诺的盈利能力。
执行问题
对于已进行投资的项目,如果不能满足上述的条件,就意味着要进行重组。而在采取何种重组方式的问题上,国企可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国资委仅会给出指标,但不会干预国企的业务决策。可以考虑的就有典型的成本削减计划,例如整合营业点和/或裁员,又或者是公司法上的措施,例如把一家亏损的公司合并到另一家盈利的公司。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奏效,最终就只能出售或变卖相关的公司。
影响广泛
那么对私企的海外投资以及那些例如省级政府所属的国企又适用哪些规定呢?由于国资委的权力只局限于央企,所以新的国资委指标目前对于这些企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类新指标表达了国家政府的基本意愿。所以可以预期,这个规定无论如何也会影响到发改委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对并购进行审查时实际的判定。大型的国营银行也会在决定是否放出并购贷款时会考虑到新的国资委指标。
结论
新的国资委指标总共表达了两点重要信息。其一,国资委规定了国企的投资管理要专业化。对于持续亏损的企业,即使是西方投资者,除非并购后马上采取严厉的重组措施,否则也不会进行投资。其二,通过国资委这个措施,巩固了市场上已经可以观察到的一种趋势:中国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中不再会是困境企业的救星。
在漫长等待后再次展翅
坐落于德国萨克森州的COTESA是航空以及汽车工程领域顶尖的碳纤维轻量化零件供应商。当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成为最大股东之后,便会继续地进行扩张。德国联邦经济部此前曾对该项收购案进行过的审查。该审查历时数月之久,让人神经紧绷。
格拉默收购案达到最低收购门槛
宁波继峰不久前在对格拉默的公开收购要约中降低了最低收购门槛,而就最新进展来看这一门槛已被轻松超越。在收购要约期满前一天,即8月6日凌晨24点,格拉默股东同意出售约20%的股份。由于继峰此前已经持有格拉默25.5%的股份,因此这家来自中国东部的私营企业对格拉默的持股率目前达到了将近45.6%,已经大幅超过了之前所宣布的36%这一最低目标。然而收购者——继峰背后的王氏家族恐怕并不十分满意,其原本希望能够收购多数股权。
巴伐利亚州:南部的动力核心
这辆德国经济的火车头位于南部。巴伐利亚州与巴登符腾堡州共占全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巴伐利亚州的经济业绩本身就超越了欧盟28个成员国中的21个国家。较高的教育标准和优秀的基础设施是该州成功的基石。这两项都是工业领域强大的先决条件,令中小型企业与大型集团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
以中小型企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
中小型企业是支撑巴伐利亚经济的中梁砥柱。中小企业贡献该州近4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50%的投资。凭借其创新力,中小型企业塑造了该地区的经济结构。作为隐形冠军,众多企业晋升为行业中的市场主导企业。在巴伐利亚的工业中,有超过半数的员工在高科技领域工作。该领域对研发的要求特别高,投入的经费占超过3%的经济业绩。因此该联邦州勇夺全球之冠。
在巴伐利亚州谋求发展
就算国际集团也首推巴伐利亚州作为营业据点。除了本地的大型企业如阿迪达斯、奥迪、安联、宝马、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西门子等等以外,国际的品牌如空中客车、通用电气、谷歌、微软都在这里设有分公司。中国最大的集团之一,华为也立足该州。这家来自深圳的电信设备生产商在魏耳海姆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工厂,并在慕尼黑设有研发中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分公司也落户在这座伊萨尔河畔的大都市。此外还有不少电动出行领域的中国新创公司选择慕尼黑作为第二故乡。两家电动汽车的先锋企业,拜腾与蔚来汽车就在这个州首府运营各自的设计中心。在这里,他们可以聘用大量受过卓越培训的和高度专业的人才。
高科技领域合作
中国投资者当然也对巴伐利亚州的高科技企业感兴趣。该州在汽车工业、机械制造、自动化、传感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或是医疗技术等等领域顶尖的水准都无疑极具吸引力。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计划特别将这些行业作为重点。为此来自中国的企业买家尤为乐意到德国的南部转一圈。例如国有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近10亿欧元收购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以及佛山的私营企业美的,以45亿欧元公开并购奥格斯堡专营机器人的库卡,都属于德国过去数年中最为轰动的并购交易。
对投资者的支援
期间已有近400家中国企业活跃于该州。2000家巴伐利亚企业与中国有着业务关系。中国与巴伐利亚州之间的交易量达300亿欧元。1970年代,在当时的州总理Franz Josef Strauss访问北京之际,该联邦州便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关系。1987年,山东省与巴伐利亚州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十年之后深圳与纽伦堡建立了首个友好城市关系,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州政府继续积极促进经济交流:继青岛和深圳之后,该州于2018年7月中旬又在成都设立了代表机构。在德国方面,巴伐利亚投资促进局特别支持巴伐利亚的中国投资者。同时,一家代表在德中资企业利益的机构也在慕尼黑成立。去年,德国中国商会在慕尼黑开设了自己的办事处。
烟台台海撤回对莱菲尔德的收购计划
烟台台海集团放弃了其对德国北威州艾伦镇特种机床制造商——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股份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 AG)的收购计划。德国联邦内阁在其本周三举行的会议不久前才获悉这一撤回决议,他们原本计划在会议上宣布禁止此次交易,因为联邦经济部在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后建议德国政府对此进行否决。针对台海的撤回声明,政府方面解释说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德国政府保留在必要情况下正式否决此次交易的权利。
德国阻止国家电网入股50Hertz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德国输电系统运营商50Hertz少数股份的第二次尝试再度落空,原因是德国联邦经济部出于安全顾虑对此进行了干预。据联邦经济部宣布,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将暂时接管代售的20%股权。此外,比利时电网运营商Elia将再次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正如今年年初国家电网首次尝试入股50Hertz时的情形一样。但这次Elia会在购买之后将这部分股权转卖给KfW。此次交易的价格预计将与第一次出售20%的部分股权时价格相同,约为10亿欧元。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Goslar的多数股权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650.3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Goslar 有限公司51%的多数股权。 这家下萨克森州的公司主要生产放射性废物容器。股权的出售方是慕尼黑投资公司Endurance Capital AG和Pro Consult Plus UG,分别出售40.8%和10.2%的股权。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投资者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收购Goslar获取世界一流的尖端技术并建立这项业务,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放射性物质处理需求。
继峰降低了对格拉默的最低收购门槛
宁波继峰对格拉默的公开收购报价显然未达到预期目标:继峰已经将最初最低收购的股份份额从50%外加一个股份降到了36%。与此同时,要约有效期从原计划的7月23日改到了8月6日。中国投资者继峰并没有提高收购价。在投资协议中商定好的对办公地点以及工作岗位的广泛保障也并没有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