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底,英国朋克摇滚乐队The Clash发行一张专辑,其中有一首歌曲“我应该留下还是
离开”(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彼时显然没有人将这首歌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而
现在,这首歌在我们思考与中国的关系时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苏
伊士运河的货轮搁浅事件所造成的运输危机以及俄乌战争的影响,引发了企业家和投资者
的疑问:中国——我该走还是该留?
首先,中国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 要,其地位无法被取代。无论你 是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的支 持者,你都必须承认:无论是在当今还是未 来,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和中国一样具 有如此大增长潜力的国家。中国中产阶级 的比例将持续上升,购买力将不断增长,需 求也会逐步扩大。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扩 大,中国不仅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而且会 推动创新。

中国推动创新
与此同时,中国涌现出许多创新的趋势,也 涌现出许多推动这些趋势的人才。中国的 大学每年培养的人才远远超过德国和其他 西方国家。在20世纪,德国、美国和其他工 业国家因其在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而受益, 而到了21世纪,情况却越来越不同。2013 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美 国。在 下来的几年里,全球所有大学毕业 生中约有17%来自中国,而美国和印度的这 一比例只有14%。根据以下经合组织(OECD) 对于2030年全球人才库的预测,也可以看出 中国的人才库将占据主导地位。 在中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越来越 多。许多企业会给员工提供专业的在职培 训。同时,劳动力成本仍在合理范围内—— 只要生产活动不发生在在人口密集的中心 地带或附近。中国在研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 资金,至少在重要的关键技术领域是如此。在中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越来越 多。许多企业会给员工提供专业的在职培 训。同时,劳动力成本仍在合理范围内—— 只要生产活动不发生在在人口密集的中心 地带或附近。中国在研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 资金,至少在重要的关键技术领域是如此。

中国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也显示了中国 促进创造和创新思维的决心。尽管中国第 一部现代《专利法》 1985年才正式实施, 但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专利申请 国。
同时,中国也为此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 础。例如,2014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专门 处理知识产权的司法机构。到2021年,中国 有超过18家法院和4个法庭专门处理知识 产权问题,最高法院还设有一个专门处理 专利事务的分庭。
数据保护方面的改进
对德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数据保护,现在 也受到了中国的关注。违反数据保护规定 的企业或个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中国的数 据保护也规定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无论是 外国企业,还是如驾驶服务供应商滴滴等 中国知名企业,都会受到中国当局对数据 保护遵守情况的监察。企业很可能在毫无 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发现存在许多违规行 为并受到处罚,例如未经授权捕获和存储 用户移动设备的屏幕截图,甚至未经用户 事先同意分析用户的旅行计划。

与中国有联系的本土企业通常认为数据 保护只适用于德国或欧盟,从而忽视了中国 当地的法规。 我们对于中国官僚主义盛行的刻板印象 也应有所改变:许多抱怨中国官僚主义的 人回到德国后,会对德国政府机关落后的 数字化办公方式感到愤慨,并对过去50年 中的变化如此之小感到惊奇。与中国相比, 德国在数字化进程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发展 中国家,迫切需要迎头赶上!
堪称典范的基础设施
在中国,你可以通过火车时刻表来设置时 钟,然而在德国,火车却常常延误。高效的 铁路系统是中国优秀基础设施建设的代 表;机场也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被建造;中 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现代化大型客机也即 将投入常规运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之迅 猛以至于人们可能会认为电动汽车是中国 的发明。
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巨大的。对 投资者而言特别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基础 设施投资均流向了工业园区和交通基础设 施。 然而,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公共建设领域 往往不被考虑。这一事实应该鼓励我们更
仔细地审时度势并作出改变。例如,我们可 以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互惠,而不是对中国 置之不理!
结论
中国如此重要,怎能错过与中国的合作!众 多的人才、优秀的基础设施以及众多的创 新也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参与其中的绝佳 机会。只是企业必须在中国积极行动起来, 否则就很难抓住机会。是走还是留?当然是 应该留!

Mathias H. Müller
Mathias H. Müller, MBA (University of Chicago) 是罗德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是慕尼黑中国业务部的负责人。这位税务顾问和注册会计师(美国伊利诺伊州)主要负责陪同来自DACH地区的中型公司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国公司前往德国。他在国际税法、并购和跨境融资方面有多年的经验,重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入境和出境投资。在此之前,穆勒曾在上海、香港和新加坡工作。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