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唯有依靠市场力量”

Offene Worte: Jörg Wuttke, Präsident der EU-Handelskammer in China, mahnt eine Stärkung der Marktwirtschaft im größten Schwellenland der Welt an. “通过并购来进行产业整顿确实是可能性之一。”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Joerg Wuttke

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对国企的保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Joerg Wuttke向我们解释了,并购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难题,以及某些海外收购所带来的问题。

《企业家》杂志: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对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有何影响?

Joerg Wuttke:2015年欧盟在中国的投资下降了10%左右,跌至100亿欧元以下。这与不断增长的中国对欧投资形成鲜明的对比。去年该项投资上涨了25%,超过220亿欧元。今年头几个月,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对克劳斯玛菲以及先正达的收购再次显示,欧洲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多么的有吸引力。很遗憾的是,中国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对于欧洲企业来说吸引力反而大不如前了。

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中国政府希望在哪些领域有更多的来自外国的投资?

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当中已表达得非常清楚:中国想在半导体领域里博得一席之地,当然,这是美国的强势产品。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卫生保健、基本材料、机器人技术以及农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这将会为欧洲工业以及有关公司带来新的商机。此外,《中国制造2025》还相当清楚地表示了:其目标不是“欧洲人在中国生产”,而是“中国人在中国生产”。由此,我们在未来的十年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您如何看待欧洲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

大多数欧洲企业是通过绿地投资的模式进入中国。而某些企业则必须通过或者希望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进行投资。只有极少数企业会尝试并购活动。因为收购中国企业价钱非常高,与此同时,有吸引力的标的企业却又很少。除此之外,政治因素也经常阻碍了对中国企业的收购。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投资目录里仍然对并购投资有着各种的限制。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可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于此相反,中国企业在欧洲进行大量的并购活动,而较少选择绿地投资的形式。

欧盟商会对中国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调查。产能过剩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产能过剩主要存在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该领域的问题主要与前十年的房地产热有关。企业过分的乐观以及对高市场占有率的迷信导致无人退出市场。在欧洲,破产是一个退出机制。而在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般由当地的国企占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均能依靠政府补贴而继续生存。此外,政府也会对该类型企业的环保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可见,这些企业根本不会有真正的创新,也不会通过发挥产品优势而独树一帜。其主要原因是每家企业首先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

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当地企业之间的并购或者经由外国企业进行并购对于产业整顿来说具有何种意义?

通过并购来进行产业整顿确实是可能性之一。然而,人们从很久之前就开始谈论这个问题了。但是到最后,唯有依靠市场力量才能决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毕竟,目前也有部分优质中国公司也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泥潭深陷。能否挽回这个局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好消息是,未来将会有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入市,其中的60%会在今年到位。这应该会对并购交易提供支持。虽然这对整顿产能过剩行业来说实属杯水车薪,但毕竟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对很多中国国企来说,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家银行也给予强大的财政支持。如果这些企业在国外的收购力度加大,您会怎么看待?

现在有很多中国优质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欧洲进行投资。比如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亦或吉利收购沃尔沃都是其中的成功范例。在这些案例当中都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与此相反,在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先正达的案例当中,其目的是否含有政治因素并不十分清楚。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很清楚这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笔被操控的交易或者是私营经济体之间的自发性交易。当然,我们在欧洲也不必草木皆兵,对所有的投资都进行审查。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在其跨国交易当中的确也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行事。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擦亮双眼,仔细观察,那些能够获得无限财政资助的企业是否能够在欧洲毫无障碍的进行收购。尤其是当这些企业有可能主动介入我们的市场经济之时,比如,它们会凭借更高的出价阻止当地股份公司的交易,如此会把中国的国营经济带到欧洲工业的一些领域里来。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公司目前加大了在研发上的投入。与此同时,收购外国企业在中国被视为对本国工业进行升级的捷径。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华为是一个展示如何正确经营的范例。华为投资德国的技术领先地区,招聘当地员工并且将德国优势和中国市场需求整合起来。这种做法 希望在未来也要坚持下去。然而欧洲本地的民众终有一天可能会问,如果中国国有企业要在德国和欧洲的高科技领域进行收购的话我们该怎么办。眼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先正达就是一个例子。人们当然还会问,下一个是谁。这样,人们会对《中国制造2025》名单中的行业给出另一种评价。当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样做是合理的。毕竟,他们带来的是真金白银。最终的问题是,欧洲的舆论以及政界是否会继续对此持容忍态度。

Wuttke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

 

2016-2_Trends_Interview_Joerg Wuttke_b225Joerg Wuttke 20年来曾在北京一家欧洲跨国企业领导层就职。自2014年起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该商会负责维护超过1600家成员企业的在华利益。他在2007至2010年间也已经担任过这一职位。Wuttke先生在2001至2004年期间还担任过中国德国商会主席。此外,自2013年位于柏林的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简称MERICS)成立以来Wuttke便是其理事会成员。

Dieser Post ist auch verfügbar auf: 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