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putzmeister - search results

If you're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s, please do another search

Cross-Border-M&A: Was bleibt vom „Chinaboom“?

Spätestens mit der Übernahme von Putzmeister begann in Deutschland eine Entwicklung, die bei Kuka 2016 ihren vorläufigen Höhepunkt erreichte und in der „Cross-Border“ oft...
DDW Ranking

德国经济媒体排名榜:在德国的中国企业主

事态的发展与多数警告的声音背道而驰,德国经济并未面临抛售给中国的危机。根据德国经济媒体(Die Deutsche Wirtschaft,DDW)平台的数据,仅有274家德国企业的多数股权掌握在中国企业主手中。 美国企业主以拥有1,853家德国企业中的大部分股权而位居首位,其次是法国(889),瑞士(825)和荷兰(626)。 即便是在累计销售额榜单中,中国企业主也仅排名第11位:其名下的德国企业总销售额为400亿欧元,而美国拥有的德国企业的总销售额为2540亿欧元。但在中国拥有的德国企业中有许多知名企业:从奥格斯堡机器人专家库卡(KUKA)到汽车供应商格拉默(Grammer)、机械工程企业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叉车制造商Still到服装制造商Tom Tailor。 其中甚至有17家企业都在DDW所列举的德国的全球市场领军企业名单上。其中包括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 Holding)、凯毅德(Kiekert)和Biotest。德国1,413个全球市场领军企业中约有百分之一都在中国企业主手中。 就区域投资活动而言,根据DDW的报告显示,大部分被中国收购了的企业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53家),其次是巴登-符腾堡州(50家),巴伐利亚州(49家)和黑森州(43)。其中,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有14家被中国收购的企业,从而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的“大本营”,紧接着是有13家企业的汉堡。杜塞尔多夫和慕尼黑分别有7家,科隆和斯图加特分别有6家。 最后,就商业领域的重点而言,77%的中方投资是针对工业企业的。20%是服务业企业,而贸易企业仅占3%。 本文参考了德国经济媒体DDW所给的数据。DDW是主攻德国经济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欢迎您访问。  
Chinas erfolgreichste Unternehmer

中国的著名企业家们

在1968年一个温和的夏日夜晚,来自广东顺德北滘镇的24名工人步行走了约40公里。 他们想在首府广州获得许可,开设一间生产塑料瓶盖的作坊。 那时,这些年轻的企业家们投资了5,000元人民币。 如今,50多年后的今天,以这种方式创建起来的这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遍及每个中国家庭,而且,自从收购奥格斯堡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以来,许多德国人也知道了他的名字:美的(Midea)。 美的电器(Midea)的总部现在位于最初创建地点附近的佛山,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联合企业集团之一(2019年《财富》 500强企业排名:312)。而且,公司的最高职位直到2012年都属于当时进军广州的团队中的领队:何享健。现年78岁的他当时显现出了所有企业家的根本决定性特征: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坚定意志。由于成立的那个时间点非常冒险:1968年,文化大革命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创办自己公司的意愿会让人陷入巨大的麻烦,被人非议为资本主义市侩甚至反革命分子。对于这样的冒险需要很大的勇气,这里说到的公司创始人之子何剑峰最近也表现出了这样的勇气:他偷偷溜出房子,游过邻近的湖泊并通知了警察,将他的父亲从一群绑架者中救了出来。 何剑峰现在掌管着集团房地产部门,也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 一切为了家庭 何享健的例子也很好的说明了中国企业家似乎能够更好地将继任者融入自己的公司。 中国最富有的女人杨惠妍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的父亲杨国强,和何享健一样也来自顺德,在其房地产公司碧桂园于2007年上市之前不久,就将大约70%的股份转让给了她。 杨国强很早就开始培养这个女儿成为他的继任者,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他就把她带到了商业谈判中。 他就是这样从头开始教她房地产业务的。 在她从俄亥俄州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又重新加入了父亲的公司,先是做一名采购经理,但不到一年便成为管理团队的一员。 他们的整个家庭都参与了商业活动。 杨惠妍的妹妹子莹也同样加入了碧桂园的管理部门,姐妹俩的姑姑杨美容是博实乐教育(Bright Scholar Education)的合伙人,该公司由杨美容担任主席并于2007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杨氏家族”反映了中国典型的家族发展,所有成员都参与了公司的发展。 创始人杨国强是一对贫苦农民的儿子,很小就必须在田间帮忙干农活。与此同时,他也很早就发展了自己的商业意识: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垃圾场收集旧书去卖, 后来又去做民工。     “其中能干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优点。” 迪特马·蒂勒(Dietmar Thiele), Network Corporate Finance GmbH   他的崛起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他廉价购买了荒地并进行开发。 1997年,他与朋友们一起创立了碧桂园。 在这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商业头脑,以及许多中国人所拥有的对机会和可能性几乎出于直觉的理解。...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成为新的金融投资者

TCL集团联合清华紫光集团创立了一项私募股权基金。TCL旗下投资部门,即TCL创业投资有限公司(TCL Capital)于2月22号表示,该基金计划筹集100亿人民币(14亿欧元)的资金。其投资重点涉及、电子,TMT、工业4.0、“互联网+”以及网络化生产。在去年10月,机械制造企业三一重工就已经建立了企业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启蒙资本(Enlightenment Capital)。
Unternehmensverkauf nach China: Viele Gründe sprechen dafür.

向中国出售企业

自2009年起,中国工资水平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生产水平的增长速度。尤其是那些雇用大量低技能工人的企业,受每年15%-25%的高工资增长率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起初的第一反应是将更多地机器投入生产,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正因如此,2010-2011年德国向中国的机器出口增加至2位数的水平。然而这一解决方法很快就走到了瓶颈阶段,因为单单购入机器无法完全满足自动化程序,也无法保障必要的技术水平。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寻求以高生产成本产出并能带来收益的高价值新产品,寻求能在海外直接销售给目标顾客的机会。

确保您的投资–并购时优先考虑员工

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并且公司寻求立足海外,越来越多的跨国投资正在发生而这并非秘密。历史上,投资主要从西方或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因此,欧洲、美国等地的高科技或知识公司进入中国和巴西这样的国家是尝试在一个小环境中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但最近投资也开始反向流动,因为快速发展的国家渴望在西方投资。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从2004到2008年的仅10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的100亿美元。此活动的证据包括中国建筑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吞并了德国南部的混凝土泵制造商Putzmeister,以及多品牌企业潍柴动力收购德国叉车制造商Kion的多数股份。中国政府已宣布,计划到2020年向欧洲投资约5千亿美元。巴西、土耳其和它们的同类企业必定追随类似的采购狂欢。
Zusammenarbeit wagen: Chinesische Investoren erschließen Deutschland neue Chancen.

中国企业保住德国人的工作

德国逐渐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直接投资目标国之一。根据研究机构 -Prognos AG 的估算,截止到 2020 年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将高达 21 亿美元——为 2012 年的三倍有余。和来自西方工业国的投资者相比,中国企业在这里却遭遇到一些并不合理的顾虑。

“中国投资人看重长远利益”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为什么德国企业决定接收中国的战略投资者。Jungbluth(容布卢特):和以往一样,很多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扩张困难重重。中国投资人能够将这扇常年紧闭的大门打开。中国投资者的思考通常比较长远,在收购时乐意保留德国生产基地。这对于受到继承人问题困扰的家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投资者还会带来新的资本,帮助企业走出信贷困境。

2014年并购发展趋势

国企 业对于在国外收购企业(境外并购)有着浓厚的兴趣。2013年,中国企业(作为投资商)在全球范围内完成的并购交易达220宗,交易额约合500亿欧元(来源:Mergermarket(并购市场资讯公司)/Squire Sanders(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安永会计事务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在欧洲完成的收购交易就达120宗(请参阅第12-13页)。2014年,仅在德国就已完成了约25宗交易。
Auf in die westliche Welt: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weiten ihre M&A-Transaktionen kontinuierlich aus.

正常而且不可避免

传统模式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往往从出口开始: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公司介于其中。之后,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销售公司自主掌握销售。必要时,还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在某一时候在大国建立生产基地。最后也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市场上。德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目前众多企业正在中国或印度纷纷建立研发中心。这尤其适用于中型企业。隐形冠军现在更多地体现在新兴市场或专业知识中心(如新加坡)的价值创造链的所有阶段。而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在通过销售中介出口产品(往往通过香港的销售办事处),而自己未能直接进入欧洲、美国或其它地区的目标市场。这为中国企业在许多方面带来明显的弱势。

Unternehmeredition Verlagsspecial M&A China/Deutschland 2013 (Deutsch)

3 Editorial Markus Rieger 4 Grußwort Rainer Gehen und Samuel Oehler Einführung 6 Gute Rahmenbedingungen für M&A-Transaktionen Ulrich Plumbohm 8 China Outbound überholt Inbound Chinesische Investoren werden in Deutschland immer aktiver 10 „Wir stehen am Anfang einer Riesenwelle chinesischer Auslandsinvestitionen“ Interview mit Patrick Becker 12 Der Mittelstand in Deutschland Prof. Dr. Frank Wallau 16 Sino-German M&A Sentiment Susan Lam, Daniel Mah nert-Lueg, Dr. hoTmas C. el, SittEng Choon 22 Normal und unausweichlich – Chinesische M&A aus strategischer Sicht Prof. Dr . Dr . h. c. mult. Hermann Simon 24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n Deutschland – ein Zwischenfazit Dr. Gebhard Zemke und Tim Sichting 26 „Für den Einstieg in China bieten sich vor allem konsumorientierte Unternehmen an“ Interview mit Klaus Rainer Kirchhoff 28 Das Comeback des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Dr. Ole Brühl und Caroline Frömmling Praxis 32 Chinesische Firmen sichern deutsche Arbeitsplätze Wirtschaftliche Motive bei Transaktionen 36 „Ein Musterbeispiel dafür, wie deutsche und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zusammenarbeiten“ Interview mit Gordon Riske 38 „Kunden und Mitarbeiter haben Vertrauen in den neuen Investor bekommen“ Interview mit Dr. Markus Wittmann 40 Best Practice für erfolgreiches M&A in Deutschland Ralph Hagelgans und Baoshan Bao 42 “Nobody trusted us at that time” Interview with Zhang 44 M&A in China - auch für den gehobenen Mittelstand? Prof. Dr. Kai Lucks 48 „Wenn die Chinesen kommen, besorg’ einen Chauffeur!“ Interview mit Vincent Hübner und Joachim Schlösser 50 Joyou - die etwas andere China-Story Christian Niederle M&A Prozess 52 Mehr zu erwarten Frank-Christian Raffel 54 Due Diligence: Maßgeschneidert und risikobewusst Dr. Stefan Duhnkrack und Dr. Yiliang Dong 56 Kulturelle Besonderheiten bei Verhandlungen und Transaktions Dr. Oliver Kirschner und Qun Huang 58 Augen auf bei Sprach- und Rechtswahl Dr. Henning Blaufuß 62 „Die Führungskultur in Europa ist extrem gegensätzlich zu China” Interview mit Michael Schäfer Legal 64 Welche rechtlichen Fallstricke erwarten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in Deutschland? Claus Eßers und Christoph Schmitt 66 Der chinesische Staat als gemeinsam handelnde Person Martina Rothe 68 German labor law in a nutshell – How different is it form Chinese law? Alexandra Rose and Frank Luo 70 Die deutsche Hauptversammlung Bernhard Orlik 72 Lost in Complexity? Dr. Markus Rasner und Barbara Scharrer 74 Kreative Anlagenfinanzierung in Fernost Dr. Michael Bormann Service 76 Partner der Ausgabe im Portrait 80 Event-Kalender 81 Unternehmensindex/Impres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