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四

金融投资者成为中国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的第四大购买团队——其他三者分别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国有企业以及私营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

伟尔矿业收购Trio

Navis Capital和MES Industrial已经进入将Trio出售给总部位于苏格拉格拉斯哥的一家全球领先的工程公司伟尔矿业的协议签订阶段,收购股份总值约2.2亿美元。
PE aus China investiert in Europa

来自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瞄准欧洲

首先是中国的国家基金以及集团在欧洲投资,之后是私人企业。现在是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根据corpfina的消息,中国金融投资者在并购领域的活跃程度在2014年上半年以14项交易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水平(11项交易)。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在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的股份

上工(欧洲)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中捷欧洲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29%的股权。在2010年,作为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捷欧洲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德国杜克普爱华股份公司29%的股权。

共同占领市场

来自中国北京的国有企业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AVICEM)对德国汽车配件供应商KOKI的收购表明,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收购活动越来越专业。那么他们对这家中型企业有什么打算?

索力鞋业公司(Ultrasonic):在德国上市的中国股票形象再度受损

专访Thomas Stewens,BankM战略与通信负责人以及代表处主管。BankM于2011年伴随索力鞋业公司在德国上市。

人民币结算:新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 法兰克福

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当地的商会合作,分别在法兰克福 (2014年9月9号)和慕尼黑(2014年9月11号)举行两场题为“Think Asia, Think Hong Kong, 德国商业发展的金融中心”的推广活动。 在推广活动举办之前, 香港贸易发展局对作为此次推广活动的特邀演讲嘉宾, 中国银行( 香港) 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先生进行了独家采访。
Expertin auf dem Gebiet deutsch-chinesischer Transaktionen: Yi Sun, Partnerin bei EY.

“其实我能拿出一份很长的愿望清单给您看”

在欧洲,中国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数量年年有所增加。Yi Sun(孙轶),德国安永企业交易咨询服务部的合伙人及德国、瑞士、奥地利大中华业务部负责人,为我们解释这一趋势持续存在的原因。
Zielmarkt Deutschland: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schätzen ihn sehr.

“德国制造”的市场潜力

过去几年,中国投资者收购欧洲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的情况越来越多见。通过企业收购,中国投资者建立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区位或者充分利用了海外广泛的市场和技术能力,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更好地定位。

中德并购的观念调整与市场机遇

2014年5月,我参加了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企业家论坛组织的欧洲行,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四个国家的政界和企业界高层进行了讨论。这是我过去十年里第四次去德国实地感受,相对与法国和意大利而言,德国企业界与中国同行仍有相当的生疏。在座谈中,我依然感到彼此自说自话,都有相当独立而固定的看法。这种距离感是中德企业并购至今仍然不活跃的原因,也是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杂志约稿,我也愿意坦率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与专业人士讨论。
Der deutsche Markt im Überblick: Mittelständler spielen eine wichtige Rolle.

德国中型企业

对于德国国民经济而言,中型企业所起到的突出作用一再受到重视。在这个以全球化经济和跨国集团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与自己企业紧密关联的中型企业一方面形成稳固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显示了必要的灵活性,它们可以始终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作出合理的反应。
In China dauert alles länger: Darauf müssen sich deutsche Unternehmen einstellen.

发生在中国的企业并购—同样也以中型企业为主?

中国拥有 13 亿人口,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保持在 7.4% 以上,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引擎,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被喻为世界工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七个战略重点领域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在未来几年内,消费品行业 FMCG(快速消费品)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15 至 20%,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8 至 10%-。中国在消费和技术方面的渴求已经吸引来 5,500 多家德国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是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经营或通过企业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对于那些正在推动其业务朝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中型企业来说,可以给出哪些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