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协同作用

2018年7月17日,由国新国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德国中国商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欧论坛”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届时,近300位受邀嘉宾齐聚慕在尼黑宝马世界。 除了关于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精彩论坛外,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基金之一的首席执行官也给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和谐之声

今年年初,德国钢琴制造商舒密尔公司被中国珠江钢琴集团收入囊中。这家中国投资商一直在关注舒密尔的生产工艺以及其设在德国布伦瑞克和波兰卡利什的生产基地。通过收购,珠江钢琴将进一步改进高端钢琴,进军国际市场。 舒密尔公司由创始人Wilhelm Schimmel 于1885年创立,历经家族四代的传承,具有悠久的品牌历史,被誉为德国最卓越的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制造商。2016年1月,中国珠江钢琴集团以近2400万欧元收购了这家来自德国布伦瑞克的钢琴公司90%的股份珠江钢琴的年销售为13万架钢琴,年销售额约两亿欧元,作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最大的销售网络。舒密尔公司每年生产大约2500架钢琴,是欧洲最大的钢琴制造商,也是欧洲高端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市场上的领先品牌。

爱思强收购案的戏剧性转折

德国联邦经济部再度将中国买家对特种机械制造商爱思强发起的收购要约提入审核程序。经济部于九月初对买方福建宏芯基金提交的对国家安全无危害证明提出了异议,爱思强上周五才从经济部获知这一消息,临时公告则等到本周一上午6点半才发布。显然,本次收购的各方都出师不利。 福建宏芯基金在今年7月底以6.8亿欧元的对价向爱思强发起收购要约。有消息称,这家中国企业在爱思强出售约三分之二的股权交易中已经中标。10月21日是该收购要约的最后接受期限。 爱思强生产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娱乐设备、汽车工业和工业照明LED设备的制造。这家从亚琛工大分离出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当时新市场的宠儿,1997年爱思强成为高科技行业的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爱思强的股东大会在今年年初经历了一场风暴:他们认为收购对价太低,专业技术将转移到中国。买方曾作出承诺,将继续维持在德国的管理层和管理方式,只收购,不介入。这也是中国企业对德发起并购的一贯做法。 经济部部长Gabriel就此事发表言论:面对外国企业的收购计划时,德方需要更大限度的管理权,也就是说,德方需要更多的意见参与和政府监管。这种要求显然是和自由市场的原则相悖的,中国买家——或者任何一个买家——提供的对价是否合理,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个别情况下股东会通过抛售股票来表明立场。 类似的争议在之前美的对库卡发起收购时已经出现,却完全没有要平息的迹象。政府的这类爱国言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常常被民众取笑,但所有人都意识到的事实是:中国的投资版图正在全世界扩张。 Gabriel的计划也正是他竞选策略的一部分:向民众开空头支票,利用平民主义赢得选票。 有趣的是,中国对外商对华并购实行的严厉的监管政策在国际上却未遇到太大阻力。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被允许在中国投资,而被允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企业,也需要应付严厉的审查和监管。大多数情况下,外商需要以交换技术为条件获得审批,否则只能望洋兴叹。 目前德国官方的程序是这样的:为了保证国家安全,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可以对外国企业发起的每一宗对德收购案进行单独审核。这一程序的法律依据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与对外经贸条例。任何一宗外商企业要取得德国境内公司25%以上股权的交易都必须经过审查。 联邦经济部所表达的担忧,爱思强自然需要作出回应。这一收购要约对于这家已多次面临危机的企业来说算是很大方了:各方透露,合并之后并不会采取降低成本或裁减员工的计划,福建宏芯基金将支持爱思强目前为止采取的发展战略,Martin Goetzeler先生与Bernd Schulte博士将分别继续担任公司的CEO和COO,福建宏芯基金将为爱思强提供约17亿人民币的股本融资。
吉利展位上的Volocopter中国首秀

吉利展位上的Volocopter中国首秀

Volocopter携手吉利科技集团首次在华展示了其空中出租车模型2X。 总部位于布鲁赫萨尔的空中出租车制造商Volocopter在2021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借吉利科技集团(吉利)的展位首次在中国展示了其最新机型2X。自2019年以来,吉利一直是Volocopter的投资者之一,且近期还参与了该公司的D轮融资。这两家公司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交通领域进行专业交流,以确定引进电动空中出租车服务的合理地点。 在吉利展台上展示2X旨在实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电动空中出租车服务在中国城市空中交通(UAM)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际演练。同时,这也是为了强调Volocopter和吉利的共同工作成果。 “吉利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和对新型出行产品的前瞻性考量,使该公司成为我们的重要战略投资者,也使吉利成为一个共同将UAM引入中国——全球最有前景的新型交通市场之一——的理想合作伙伴。”Volocopter公司首席执行官Florian Reuter说道。 Volocopter与吉利在华合作 此次展会上还提到了于三月初宣布的Volocopter与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沃飞是吉利的一家子公司,将接管中国的飞行出租车运营业务。Volocopter公司表示他们已经申请了所需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合资公司不久就能成立。 “Volocopter是为全球各城市的空中出租车服务提供安全、可持续且实用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解决方案的先驱和市场引领者。”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下沃飞长空科技(Aerofugia)CEO靖超表示道,“我们共享技术和生产方法,以在中国城市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系统的建设。” Volocopter为商业运营打造的“ VoloCity”机型目前正于欧洲航空安全局进行认证。根据现有的协议,Volocopter公司在欧洲成功获得批准后,有望迅速获得在中国投入使用的许可。这意味着,Volocopter最早将于2024年在中国实现商业用途。而VoloCitys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为城市带来新貌。该公司计划首先专攻商业人士、活动组织者和旅游供应商等人群,当空中出租车成为一种普通的运输工具时,才会在第二阶段着手大众市场。

上海科创板开板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于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板块科创板正式开板。 本周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主席易会满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海市市长应勇共同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SSE)新设板块科创板开板。该新设板块的官方英文名为“SSE ​​STAR Market”。

诗兰姆勇闯中国

宁波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中山市建立了一个新的生产区,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参加开幕仪式的不仅有诗兰姆公司首席执行官Josef Minster(约瑟夫·明斯特),首席财务官 Christian von der Linde (克里斯蒂安·冯·林德)和当地经理胡建雄,还有中国方面的管理负责人。
海德堡印刷机械在华兼顾生产出口产品

海德堡印刷机械在华兼顾生产出口产品

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商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于2005年在中国设立的基地目前有19%的产量销往国外。 海德堡公司近日公布,其上海基地目前生产的19%的产品都被出口到国外,该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业务也因而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大部分客户自然是在亚洲地区,但中国生产一些印刷机也销往了欧洲甚至德国。 该上海的基地尤其在这段新冠疫情期间及其在欧洲导致的产量和需求量下降期间证明了其价值所在。亚洲市场的需求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海德堡印刷机械在中国的产量也相应地回升了。 “我们在中国上海基地的生产不仅就中国市场而言是成功的典范,而且逐渐就世界其它地区而言也同样如此。”海德堡印刷机械的首席执行官Rainer Hundsdörfer说道,“随着亚洲市场经济从新冠疫情中迅速复苏,我们贴近市场的生产被证明是克服危机的战略优势。我们因而能逐渐在这些地区实现增长。” 中国不仅是海德堡印刷机械最大的单一市场,该公司凭借着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也成为了中国的市场先锋和技术先锋。 海德堡印刷机械在中国发展壮大 海德堡印刷机械在中国积极开展自主生产的时间相对较短。该公司在2005年才在上海青浦区建立生产基地。海德堡印刷机械最初在这里雇佣了130名员工,为中国市场组装折页机和小幅面印刷机。然而,2006年开始生产后不久便取得了成功。海德堡公司于2010年就建起了第二座厂房,从而将生产的空间增加了十几倍。 “亚洲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了对机器定制和大量型号的强劲需求,尤其是在包装印刷方面。”海德堡上海基地的经理Achim Mergenthaler解释道,"我们为我们的高质量感到自豪。多亏了海德堡生产网络的高标准才使我们的质量与威斯洛赫-瓦尔多夫(Wiesloch-Walldorf)生产的机器水平一致。” 自2015年起,海德堡印刷机械通过附属的上海印刷媒体中心扩增了基地。该中心为亚洲各地的客户举办产品演示和培训课程,积极为技术转让做贡献。该中心不仅注重理论和教学,还配备了许多自己的机器,从而能重现完整的生产工作流程并提供用户培训。 2020年,上海基地交付了中国生产的第1万台印刷设备。目前海德堡印刷机械公司30%的印刷设备都来自中国。该基地将继续发展,员工数将从目前的450人增加到700多人。 海德堡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连光表示道:“上海工厂产品组合的扩大和产能的提升为海德堡中国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从而可以进一步扩展我们的包装印刷解决方案。”

“最终唯有依靠市场力量”

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对国企的保护。中国欧盟商会主席Joerg Wuttke向我们解释了,并购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难题,以及某些海外收购所带来的问题。
Deutsche Firmen setzen auf CAI

德国公司寄希望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中国德国商会(AHK China)与毕马威(KPMG AG) 共同在位于中国的德国企业中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企业间的情绪以及他们对商业环境的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德国企业对欧盟与中国投资协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寄予厚望。 调查结果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有96%活跃在中国的德国公司无意退出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市场在2021年的持续复苏持乐观的态度,并认为在这里的发展将比其他国家都会更好。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公司中有72%计划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 承载着希望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 不久前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对此也做出了贡献。该协定将使德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并结束欧盟企业在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接受调查的公司都将这两方面视为该协定最重要的点。其中40%的选票支持市场准入,39%支持协定承诺的平等待遇。 这一项调查是于2020年秋在中国德国商会的535个成员企业中进行的,大约占到了所有2300个成员企业的四分之一。该调查得到了毕马威提供的支持。很多接受调查的企业得以通过中国经济从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迅速复苏来实现部分抵消在其他市场上大幅下跌的销售额。像奥迪(Audi)这样的德国汽车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创下了历史新高。 “双循环”的挑战 随着对功能性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外国商品依赖的解除,中国给德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循环市场战略意味着中国市场上的供应商必须适应附加的标准和要求。其结果就是,如果必须引入其他的生产线,那开发和生产的成本就会增加。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7%认为这种发展对其在中国的业务构成威胁。因此,约有一半的企业计划将部分业务流程迁移到中国。这包括例如研究和开发等领域。大众汽车(VW)已经通过他们在安徽省新建的中心完成了这一步。其他的德国企业可能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跟上。 中国德国商会已将完整的调查报告以 德语, 英语 和 中文 发布在他们的 网页 上。

莱尼收购武汉恒通多数股权

德国莱尼集团收购武汉恒通汽车线束有限公司51%股权,武汉恒通是湖北正奥汽车附件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莱尼与恒通已于日前签署了收购合同。这家来自纽伦堡的企业是一家线缆以及线缆系统的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它工业领域。莱尼的战略目标即,通过此次收购成为中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东风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并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在亚洲以及中国市场的发展。

中国人欲资助Tom Tailor

又一家德国中小企业将被中国投资者纳入囊中:复星国际今日宣布,打算收购德国SDAX上市时装连锁品牌Tom Tailor。最近,Tom Tailor的财务困境成为了头条新闻。 该时装公司周二表示,复星计划首先以增资10 %的形式以每股2.26欧元的价格收购Tom Tailor的股份。 因此,该公司的股本将从约3850万欧元增至约4230万欧元。此次增资预计将于2月22日完成。发行价为每股2.26欧元。

海尔集团在对WMF竞标中占得先机

投标截止日期为3月21日。之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KKR将作出决定,哪家企业将获得施瓦本地区厨具专家WMF的收购权。目前,在已加入竞标的企业中,海尔提出了最好的报价。这家来自青岛的企业也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中标的候选人。德国《商报》援引金融圈的消息并对此次竞标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