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sammenarbeit wagen: Chinesische Investoren erschließen Deutschland neue Chancen.

中国企业保住德国人的工作

德国逐渐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直接投资目标国之一。根据研究机构 -Prognos AG 的估算,截止到 2020 年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将高达 21 亿美元——为 2012 年的三倍有余。和来自西方工业国的投资者相比,中国企业在这里却遭遇到一些并不合理的顾虑。

“中国投资人看重长远利益”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 为什么德国企业决定接收中国的战略投资者。Jungbluth(容布卢特):和以往一样,很多德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扩张困难重重。中国投资人能够将这扇常年紧闭的大门打开。中国投资者的思考通常比较长远,在收购时乐意保留德国生产基地。这对于受到继承人问题困扰的家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投资者还会带来新的资本,帮助企业走出信贷困境。

并购在中国–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的并购交易往往带来巨大的商机。但是,这些商机会受到法律结构,保守的体制和文化环境的限制。同在欧洲并购相比,在中国并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风险领域,这些风险必须谨慎处理,在出现问题时要顾及所有合伙人的颜面,寻找各方都可接受的平衡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对并购项目保持必要的耐心是在中国投资成功的关键。

深化合作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地对德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德双方决定将中德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良好的经济关系始终是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最坚实的基础。中德两国互为对方国家在各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中德贸易达到1616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30%以上,约为中国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总和。

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将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德国企业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越来越具吸引力。以最近的潍柴动力、凯傲、三一重工及普茨迈斯特和蒂勒尔特飞机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案例来看,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将不再是个别现象了。目前有意向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定期参与德国目标企业的并购业务。这种商务接触早在前几年还尚属特例。调查表明中国企业青睐的收购对象往往是其在此之前已经有过商务往来的德国企业,如合作伙伴或者供应商。

“大部分的担忧在短期内就化解了”

Unternehmeredition(《企业家》杂志): Bremer(布雷默)博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设备供应商——中国南车集团(国有公司)的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MT)对ZF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务的兴趣点在哪里?

“如果投资者没有可以信赖的人, 这是很危险的”

位于法兰克福-奥得河畔的太阳能供应商Conergy公司已经破产,现在处于最后关头。中国正泰集团全资子公司的收购挽救了Conergy于危难之中。Thomas Volz(托马斯·沃尔兹)是新成立的Astronergy Solarmodul GmbH的总经理,讲述了未来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欧洲的管理文化与中国存在着极其鲜明的反差”

人物专访:德国 Mercuri Urval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兼执行总裁 Michael Schäfer(施明贤)

中国(国家)作为一致行动人

对于希望作为要约人向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股东提出公开报价的中国国有企业,德国证券收购接管法案 (WpÜ) 对“­一致行动人”的广义定义是一道难以 逾越的门槛。

“进驻中国的主力军将是消费导向型企业”

在过去几年间,许多中国企业通过上市进入德国资本市场。而对股票投资人来说,这并不是成功故事。Klaus Rainer Kirchhoff(克劳斯·莱纳·基希霍夫)回顾长年来给中国股票发行商的咨询经验,分析其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的原因,并阐释为什么中国和德国经济彼此契合。
Auf in die westliche Welt: Chinesische Unternehmen weiten ihre M&A-Transaktionen kontinuierlich aus.

正常而且不可避免

传统模式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往往从出口开始: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有贸易公司介于其中。之后,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销售公司自主掌握销售。必要时,还设立售后服务中心。在某一时候在大国建立生产基地。最后也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市场上。德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在了前面。目前众多企业正在中国或印度纷纷建立研发中心。这尤其适用于中型企业。隐形冠军现在更多地体现在新兴市场或专业知识中心(如新加坡)的价值创造链的所有阶段。而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在通过销售中介出口产品(往往通过香港的销售办事处),而自己未能直接进入欧洲、美国或其它地区的目标市场。这为中国企业在许多方面带来明显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