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指数继续飙升

EMI指数继续飙升

德国制造业在四月份也非常乐观。来自中美两国的强劲需求使得EMI指数接近最高水平。 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 发布了2021年4月经季节性调整的IHS Markit/BME采购经理人指数(EMI)。根据进行这项调查的英国金融服务商IHS Markit的数据,4月份该指数为66.2点,与3月份的纪录水平相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仍然是1996年开始测量以来的第二个最高记录。 与财新PMI在中国进行的调查一样,高于50点的数值表示经济产出增长,这意味着EMI指数仍然很明显地处于增长范围。 尽管生产和订单量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3月的创纪录水平。出口部门继续受益于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但最近来自美国、土耳其和意大利的订单也有所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产能压力和积极的商业前景也大力推动了人才发展。 供应链的持续中断起到了抑制作用,偶尔会导致制造业停产。此外,由于需求增加,采购和销售的价格也在继续上涨。 中国和美国“拉动”EMI指数 黑森-图林根州立银行Helaba的首席经济学家格特鲁德·特劳德博士(Dr. Gertrud R. Traud)在周二向BME评论了目前的EMI数据:“德国工业正在兴起。” 即使现在德国还处于封锁中,后新冠时期的繁荣已经如火如荼。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和美国,就像机车,拉着大家奋力前进。 高度的商业期望 调查过程中同样也被问及的商业前景在4月仍然极为乐观。相应的分项指数在上月略有放缓后再次上升,并达到2012年7月收集这些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接受EMI指数调查的人之所以乐观,主要是因为希望大流行的结束及其影响与需求的进一步增加联系在一起。
福斯油品集团(Fuchs Petrolub SE)在华销售创历史新高

福斯油品集团(Fuchs Petrolub SE)在华销售创历史新高

基于去年同期较低的数据,福斯油品集团在中国实现了46%的季度增长。 总部位于曼海姆的润滑剂制造商福斯油品集团今天公布了他们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董事长斯蒂芬·福克斯(Stefan Fuchs)非常满意地表示:“我们都很期待福斯集团在新财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6.97亿欧元的销售额以及1.01亿欧元的利润,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推动这一积极发展的是中国。中国创下了破纪录的季度销售额,为亚太地区的盈利比去年翻一番做出了重大贡献。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北美和南美也取得了非常积极的发展,收益分别增长了14%和33%,尤其是去年同期对比亚太地区的盈利,那时他们还没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几个月,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也因此提高了我们对前景的展望。(…)。” 福斯油品集团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增加到了2.13亿欧元,不仅仅是在百分比上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强劲,而且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创下了历史新高。从绝对数字来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市场价值为4.19亿欧元,对于福斯集团来说仍然是比中国更重要的市场,但是增长比较温和,增长率为5%。北美和南美的销售额几乎保持不变,为1.11亿到1.10亿欧元。 福斯油品集团前景乐观多亏了中国和美国 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WF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福斯油品集团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持乐观态度。因此,销售目标将谨慎地从目前2021年的26亿欧元增加到27至28亿欧元。谨慎的原因是,预计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将导致自身价格上涨,还有今年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影响仍不完全清楚。所以,预测的必要条件是,对于福斯油品很重要的地区不再被封锁,供应链将保持稳定。 福斯油品可能会特别关注中国的汽车市场。据公司自称,福斯油品中国公司在OEM润滑油市场中占的市场份额为20%,是中国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润滑油供应商。 该公司在中国的核心业务是2019年建立的位于上海以西的苏州吴江工厂,厂址靠近众多OEM工厂以及汽车制造商。
格拉默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表现强劲

格拉默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表现强劲

格拉默这一年在亚太区域的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同时,该公司宣布与一汽集团建立合资企业,并在中国设立新的格拉默总部。 据格拉默股份公司(Grammer AG)今日宣布,其2021年第一季度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4.9%。然而,和中国创纪录的GDP增长一个道理,该数值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和疫情所导致的2020年年初的经济滑坡所造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它地区并没有得益于这一低值的初始值。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至少保持了4.8%的增长,但美洲地区的销售额甚至下降了5.2%。这说明,格拉默产品再次对亚太地区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有吸引力了。相反,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美洲似乎仍在遭受疫情的影响。 “在新的一年,我们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并能够继续维持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经展现出的积极趋势。我们的同比增长得归功于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良好发展,且尤其要归功于在中国的巨大增长。” 格拉默首席执行官Thorsten Seehars对最新数据如此点评道。 格拉默加强在华业务 尽管就销售额而言,亚太地区仍然是格拉默报表中最小的地区,但其重要性正在稳步增长。正如这家总部位于巴伐利亚州乌森索伦的公司今天所宣布的,它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为此,格拉默在中国与一汽集团成立了又一家合资企业。这家格拉默持有60%股份的公司将为一汽解放生产卡车座椅。 此外,格拉默还宣布在中国设立一个新总部。总部将设在安徽省会合肥。该总部旨在维护与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交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理想的合作伙伴自然应该有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除了在中国的第三家电动汽车工厂外,这家大众的合资企业正在安徽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大众和一汽还为格拉默提供了与奥迪在中国合作的机会。毕竟,奥迪和一汽的合资企业将从2024年开始为中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上海创新园进入了第三阶段。随着业务的扩张,巴斯夫突显了其在中国及亚洲持续的投入,集团在这个区域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多。此外,巴斯夫还宣布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NAO)的框架内组建了一个咨询委员会。巴斯夫表示,这加强了集团在亚洲的创新活动。 据这家总部在路德维希港的化工集团报道,巴斯夫上海创新园的第三阶段已经启动。巴斯夫在中国的园区扩建包括了一栋专门用于研发的大楼以及一栋技术中心大楼。按计划,建设工作将于2022年底完成。届时,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8亿欧元左右。上海创新园现在已发展成为了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的创新中心。 据该集团称,上海创新园的研究员和开发员在过去五年里申请了超过220项专利。因此,该基地在巴斯夫对于汽车、建筑以及消费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次扩建标记了巴斯夫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次扩张,巴斯夫将有针对性地扩大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创新园的重点在于新材料、新系统以及化学工艺流程。为此,集团希望满足汽车、建筑和涂料等成长性工业的需求。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斯蒂芬·科特拉德博士(Dr. Stephan Kothrade)表示:“上海创新园区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扩大为我们的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并巩固了巴斯夫在当地作为创新合作伙伴首选的地位。” 为巴斯夫在中国和亚洲的客户进行研发 与此同时,巴斯夫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的框架内设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这将由来自亚洲顶尖大学的专家组成。委员会的任务是向巴斯夫提供有关研发项目的专业意见,并尽早将中国及亚洲的行业趋势纳入讨论。 同时,巴斯夫也希望加强与这些大学的合作。目的是加快巴斯夫的创新绩效,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发布。 NAO联盟于2014年起成立,是巴斯夫与亚洲十二所大学及研究所共同的一个平台。已经完成了70多个项目,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单体、聚合物、表面和接触面、涂层、催化作用、电池材料、化学和工艺工程、杀虫剂以及研发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制造。 巴斯夫先进材料和系统研究平台总裁楼剑锋博士(Dr.Jeffrey Lou)说:“创新使巴斯夫成为领先的化工企业,也是我们实现盈利有机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我们正在扩大在亚洲的研发实力,加强开放创新活动,并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能力,为客户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需求开发解决方案。”
胜伟策看好中德结构(Schweizer Electronic AG)

胜伟策看好中德结构

胜伟策电子股份公司(Schweizer Electronic AG)公布了其2020年年度财报。得益于其在华新工厂,胜伟策预计2021年营业额将增长20%至30%。 今日发布的胜伟策财务年度总结报告证实了一个月前上报的初步数据。这家印刷电路板制造商近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于汽车行业,该行业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尽管汽车领域的客户需求又从9月起有所回升,但该公司的营业额还是下降了18.6%,上报的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前利润(EBITDA)为-950万欧元。 胜伟策的首席财务官Marc Bunz尽管对结该果并不满意,但对未来依旧持乐观态度:“考虑到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我们最重要的客户群的转型过程——欧洲汽车业的转型过程以及我们正在中国金坛建设的高科技新工厂——我们在2020财政年度还是取得了诸多成就。我们认为我们通过在施拉姆贝格成功实施重组措施以及在中国工厂扩大产能,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胜伟策的中德结构是成功的关键 胜伟策再次对2021年进行了评估,其中董事会预计营业额将大幅复原。正如其通过初步数据估计的那样,胜伟策预计2021年的营业额将增长20%至30%,与营业额相关的EBITDA比率将提高到0至-6%。 然而,该预测不仅受新冠疫情发展形势的影响,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胜伟策在中国的新工厂的持续性积极发展。金坛工厂已于2020年5月启动生产,目前正在进行重要的技术鉴定和认证。 从作为中德印刷电路板生产商的结构来看,胜伟策公司期望加强国际化并扩大客户基础。 胜伟策持续密切地监测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一旦出现持续性零部件短缺,客户需求和供应商供应将再次受限。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胜伟策在中国的新工厂和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施兰贝格的总部。
吉利展位上的Volocopter中国首秀

吉利展位上的Volocopter中国首秀

Volocopter携手吉利科技集团首次在华展示了其空中出租车模型2X。 总部位于布鲁赫萨尔的空中出租车制造商Volocopter在2021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借吉利科技集团(吉利)的展位首次在中国展示了其最新机型2X。自2019年以来,吉利一直是Volocopter的投资者之一,且近期还参与了该公司的D轮融资。这两家公司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交通领域进行专业交流,以确定引进电动空中出租车服务的合理地点。 在吉利展台上展示2X旨在实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电动空中出租车服务在中国城市空中交通(UAM)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际演练。同时,这也是为了强调Volocopter和吉利的共同工作成果。 “吉利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和对新型出行产品的前瞻性考量,使该公司成为我们的重要战略投资者,也使吉利成为一个共同将UAM引入中国——全球最有前景的新型交通市场之一——的理想合作伙伴。”Volocopter公司首席执行官Florian Reuter说道。 Volocopter与吉利在华合作 此次展会上还提到了于三月初宣布的Volocopter与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沃飞是吉利的一家子公司,将接管中国的飞行出租车运营业务。Volocopter公司表示他们已经申请了所需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合资公司不久就能成立。 “Volocopter是为全球各城市的空中出租车服务提供安全、可持续且实用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解决方案的先驱和市场引领者。”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下沃飞长空科技(Aerofugia)CEO靖超表示道,“我们共享技术和生产方法,以在中国城市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生态系统的建设。” Volocopter为商业运营打造的“ VoloCity”机型目前正于欧洲航空安全局进行认证。根据现有的协议,Volocopter公司在欧洲成功获得批准后,有望迅速获得在中国投入使用的许可。这意味着,Volocopter最早将于2024年在中国实现商业用途。而VoloCitys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为城市带来新貌。该公司计划首先专攻商业人士、活动组织者和旅游供应商等人群,当空中出租车成为一种普通的运输工具时,才会在第二阶段着手大众市场。
CEP-Indikator für China steigt wieder

中国CEP指标再次攀升

基于中国经济调查(CEP)的CEP指标继三月份下降之后近来又再次上升了。 曼海姆莱布尼茨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在其最近的报告中称,其自2013年起与上海复旦大学共同在中国收集的CEP指标于三月份再次上升至46.3,同比上月增长3.5。然而,对比目前为止在二月份达到的最高值(64)还相差甚远。CEP指标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对未来12个月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评估情况。 在为制作指标而展开的调查中,受访专家也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评估。该指标在四月份轻微下降了0.3至42.6。但中国的经济前景依旧十分乐观。 因此,中国今年以及2022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值也再次大幅上升。目前,2021年的GDP预测值是6.8%,同比上月增长0.8。2022年的预测值也再次从5.2%上升至5.6%,但上升幅度较小。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预测值的变动并不出人意料。毕竟,中国也在同一时间宣布了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同比去年创下了18.3%的增长纪录。“然而这一增长不应该被过度解读,因为中国在一年前遭受了众所周知的经济滑坡。”负责ZEW“国际金融市场及金融管理”研究部调查问卷的Michael Schröder博士说道。在他看来,尤其有说服力的是对比上季度的增长速度。例如,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增长仅达到0.6%。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个季度已经放缓了。“因此,2020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高季度增长率是否会在2021年再次实现,还有待观察。” Schröder补充道。
伟巴斯特提高在华市场地位

伟巴斯特提高在华市场地位

汽车供应商伟巴斯特(Webasto)在中国2021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示了一款概念车。 不仅Volocopter在上海展示了新机型,伟巴斯特也带着自己的一辆车亮相。然而,这家来自上巴伐利亚行政区高廷市的汽车供应商带来的是一辆纯粹的概念车。伟巴斯特通过这辆展车展示了一整套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也将提供给中国。其中包括带有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车顶传感器模块、一个开放式的全景车顶、一个智能轻质的前部模块、电池和充电解决方案以及一个集成的热管理系统。 参展的还有新一代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其重要性对伟巴斯特及其中国业务来说,至少与概念车不相上下。该系统由伟巴斯特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共同开发,并将在上海附近的嘉兴进行生产。新的电池系统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制造商。相反,它可以适应不同车型和车身的不同安装要求。 伟巴斯特看好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我们继续始终如一地奉行加强核心业务领域和发展新业务领域的双重战略,精准应对流动性的趋势和变化,” 伟巴斯特中国总裁Jan Henning Mehlfeldt说道,“我们公司不仅成功地在华开拓了车顶系统业务,而且加强了其研发工作,并成功地启动了电动汽车产品的生产。” 伟巴斯特称其进入中国市场20年来已经成为了这里的车顶市场先锋。从上海的第一家分公司发展到如今的全国11家分公司。早在2004年,伟巴斯特就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以了解和应对当地客户的趋势和需求。 除了现有的核心业务外,伟巴斯特还认为其电气化车辆产品在中国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例如,于2019年竣工的武汉工厂是伟巴斯特为亚太市场提供高压加热器和充电解决方案的中心生产基地。开头提到的嘉兴工厂也于同年开张,并自此开展车顶项目、电池项目和全面的研发活动。
Wir bauen Brücken nach China für Life Science Start-ups

我们为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搭建通往中国的桥梁

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初创企业来说,中国市场脱颖而出。北威州生物产业集群管理公司(BIO Clustermanagement NRW GmbH,简称BIO CM)的董事总经理Garthoff博士在访谈中介绍了他们如何帮助这些初创企业驻扎中国,并在中国开拓业务。 中德投资平台: BIO CM具体做哪些工作,在中国扮演何种角色? Garthoff:我们为北威州的生物科技行业提供帮助,搭桥牵线,并与BIO.NRW紧密合作。BIO.NRW是北威州的官方联合机构,受州政府委托执行该任务。我们主要协助BIO.NRW为有中国业务的生命科学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为此,BIO CM每年三月份都组织BIO.NRW投资天使大会,今年举办了第十届大会,也首次在中国进行了直播。 对于BIO CM而言,与中国的互动并不新鲜。自2015年起,我们就与BIO.NRW一起积极参与由联邦教育及研究部资助的项目,以在中国培养国际卓越集群。尤其是德国企业通过该项目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得到了BIO CM的支持。自2021年起,BIO CM和BIO.NRW加入EIT Health 正开始实行的全球桥头堡项目,能接触到更多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数字健康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初创企业。 该项目进展如何?您在此项目中承担何种角色? Garthoff:该项目帮助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数字健康领域的欧洲初创企业更轻松地进入新市场。桥头堡欧洲项目能帮助进入欧洲的新市场,桥头堡全球项目能帮助进入全新的非欧洲市场。初创企业可以在春夏两季申请参与该项目,期限为12个月。该项目的核心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催化剂”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支持。 什么是“催化剂”?这对中国的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有何帮助? Garthoff:催化剂就是集群、网络或孵化器,例如BIO CM。他们是各目标国的专家,通过知识和当地(例如在中国)的联系帮助初创企业进入市场。催化剂将为这些初创公司提供高达4万欧元(全球)或3万欧元(欧洲)的资助。BIO CM就是桥头堡全球项目针对中国市场的催化剂。我们为初创企业提供他们各自的需求,并为他们解答有关中国的各种问题,无论是监管方面、财务方面还是文化方面。 我们在市场准入和人事法、公司成立、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上提供帮助,同时也提供与合作伙伴的联系方式。BIO CM包括中国员工在内的专家在中国和德国都有本地办事处。欧洲和远东地区之间的这种联系使员工对双方的市场和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他们从而能更有效地帮助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十分感谢能采访您,Garthoff博士。   人物介绍 Bernward Garthoff博士曾是北威州的生物技术集群经理,目前是BIO CM的董事总经理。此前,他曾在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制药公司拜耳股份公司中担任过各种职务。 此外,他还领导了拜耳股份公司收购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并且曾是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中国FDI创十年新高

中国FDI创十年新高

2021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上涨43.8%,达到十年来的最高值。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1年第一季度FDI的上升幅度是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上一次还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了相似上升幅度。然而,创纪录的增长幅度是以去年2020年的同季度作为基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同比2019年下跌了10.8%。因此,商务部也提供了2019年的参考数据。 不考虑金融行业,中国FDI同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43.8%。其中,欧元投资上涨39.9%达到387亿。与2019年相比,24.8%的增长幅度仍然十分显著。 此外,商务部也公布了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中国初创企业数量。商务部仅在三个月内就登记了10263家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同比增长47.8%。而这也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在一年前遭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严重程度。若将2021年一季度公司成立情况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幅度就缩减至6.8%。 欧洲对中国的FDI持续增长 2021年第一季度,欧盟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7.5%。商务部没有在此次发布会中提供与2019年的比较数据。考虑到2020年的下跌情况,能得出的结论更可能是FDI十分稳定而非有实际增长。不能排除的是,相互制裁的初效已经在数据中有所体现,这令欧洲投资者十分不安。 就在本周,中国专家狄沛(Peter Tichauer)在他的专栏《青岛视野》中向我们解释了这些制裁有多么的无效。
博世在华开发燃料电池

博世在华开发燃料电池

博世与庆铃汽车合作,共同为中国市场开发燃料电池,为此成立了合资企业“博世氢能动力总成系统(Bosch Hydrogen Powertrain Systems)”。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博世)宣布与中国高端商用车制造商庆铃汽车有限公司(庆铃)成立合资公司博世氢能动力总成系统(博世氢能)。据该总部位于斯图加特的汽车供应商称,这家总部将位于中国中部重庆的公司的将助力“燃料电池作为无排放驱动解决方案实现全球突破”。 博世氢能的任务将是为中国市场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其开发的产品也将在中国生产,并提供给所有中国汽车制造商。博世认为,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汽车供应商指出,中国汽车工程师协会预测,中国在2030年可能有100万辆以上的氢气驱动汽车。 "我们现在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方面确实在提速。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Stefan Hartung表示:“创新技术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快速实现道路交通碳中和目标的理想驱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博世将在2021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所需的大部分组件将在2020年于上海附近的无锡建立的燃料电池中心进行生产。 博世氢能还计划在2021年为70辆庆铃卡车配备燃料电池,并在中国上路测试。燃料电池将自2022或2023年起被投放到市场。
德马吉森精机计划在中国建立新工厂

德马吉森精机计划在中国建立新工厂

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上,德马吉森精机股份公司(DMG Mori AG)宣布将在中国新建一座生产工厂。 这家德日合资金属切削机床制造商借参加于北京举办的CIMT行业展览会的机会,宣布将在中国建立一家新工厂。高度自动化且全数字化的生产工厂将选址在上海南部的平湖市。 “我们斥资7500万欧元在平湖建设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生产工厂,并充分展示了我们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潜力:灵活的自动化、全面端数字化、最先进的流程装配与5轴铣床的AGV。” 德马吉森精机的董事会主席Christian Thönes说道。 新工厂的口号是“中国造——为中国”,从而精准契合中国政府新的“双循环”经济战略。德马吉森精机打算从2022年底开始,在该工厂每年为当地市场生产2200台机器。新工厂的建设面积为7万㎡,预计总成本为7500万欧元。该公司称,德马吉森精机希望通过此次投资强调其在中国的发展计划。 德马吉森精机目前在中国已经有500多名员工。到目前为止,生产基地一直是北京附近的港口城市天津,而研发工作已转移到上海的一个技术中心。此外,在全国有8家销售公司和服务公司(北京、沈阳、重庆、西安、上海、宁波、苏州、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