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zerozger - stock.adobe.com

“在德国的中国金融投资者 —— 一份现状分析”

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的私募股权(PE)投资者以及以中国为焦点的PE投资者在德国交易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和2021年间的活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除了疫情以外,还有其它的原因。但这一发展对于2022年及以后是否有决定性的意义呢?文׀ Moritz Freiherr Schenck和Fabian Walisch 近年来中国PE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十年的最初几年,中国主要推出了风险投资(VC)基金,数量和价值都持续增加。从2015年起,随着本地市场的日趋成熟,筹资活动也从2014年推出的不到300支基金激增到2015年的400多支。2016年新推出的基金数量甚至达到了近500支。然而,这一筹资集会在2018年后由于中国的新法规而严重放缓,而2021年更是由于新冠疫情达到了890亿美元的暂时最低点——相比之下,2014年的筹资额为1170亿美元。尤其是首次成立的基金越来越难以在中国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一发展目前导致基金的平均规模提高到了3.6亿美元。这样的基金规模主要由中信银行(CITIC)、高瓴资本集团(Hillhouse Capital)或者太盟投资集团(PAG Asia)等老牌私募基金设立。 2020年筹集的资金大约有近一半投在了中国四个大都市的公司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然而,近年来有向更广泛区域发展的趋势,因为这四个地区在交易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不过,大宗交易还是更有可能发生在这“四大区域”。 在中国PE投资者所青睐的行业中,可以找到明显的热门行业:医疗行业,尤其是医药行业,目前位居热门行业榜首。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也有所增加——从2019到2020年,其数量从275个增加到了403个项目。一家新成立的芯片公司要为建立芯片工厂筹集资金的时间,目前平均为一年零四个月。中国政府的工业战略以及世界市场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引发了高度的投资势头。其他的重点行业有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然而,人工智能行业的交易从2018到2020年急剧下降——从648宗下降到了338宗。这主要是由于新法规的出台,在总体上降低了PE行业的吸引力,特别是限制了通过外国资本市场的退出机会。 然而,中国以外的投资在中国PE行业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毕竟国内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已经绰绰有余。不过,即使是相对整个PE市场而言,PE基金的海外活动在可控范围内的份额也不应该因为绝对规模而被低估。中国以外的投资为PE基金提供了机会,能够将中国专业知识引入公司战略中,以及可以投资于在国内市场受到更严格监管并因此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尤其是科技及数字领域。同时,他们开辟了更广泛的退出选择机会,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中。 中国投资者在德国的交易活动 2016年到2018年之间,中国投资者在德国进行的并购交易数量下降了近40%。2019年以来又逐渐上升,因此,2021年的交易量只比2016年的水平低了25%。这一增长主要是来源于VC环境的交易。与2016年只有一笔VC交易相比,2021年飙升到了11笔交易,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腾讯(Tencent)对CLARK、Gorillas、N26、Scalable Capital几家公司的投资,以及Lilium公司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进行的私人投资公开股票(PIPE)交易。如果不算这些VC交易的话,2021年的交易量几乎比2016年的水平低50%。尤其是PE基金的活动在德国显著下降。与2016年的六笔交易以及2017年的十笔交易相比,2021年仅剩了三笔。就目标领域而言,尤其是汽车和工业行业多年来对于PE基金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而消费品行业从2019年以来则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 放缓的活动 按百分比计算,中国国有企业的交易量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PE交易量(从2016年的17项减少到了2021年的14项)。私营企业的活动也明显减少(从2016年的20项减少到了2021年的14项)。   交易价值上也有相似的情况。2016年,所有中国投资者在德国所发布交易的总价值为137亿欧元,2017年为107亿欧元。2020年,这一数值由于新冠疫情以略低于12亿欧元达到了最低点。2021年有小幅回升,达到了46亿欧元。然而,这个数值几乎完全由价值40亿欧元的VC交易组成,约占2021年所有交易价值的86%。单是Gorillas的C轮融资和N26的E轮融资就各自达到了大约8亿欧元。除了腾讯外,还有其他的全球投资者支持了这两轮融资,因此,实际符合条件的金额只有一小部分。在VC领域活跃的还有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他们分别在2019、2020和2021年参与了Agile Robots的几轮融资,还在2019年参与了粒界科技(GritWorld)的A轮融资以及2018年Omio和GoEuro的D轮融资。2021年还有几个其他的投资者活跃在德国: 无锡创投(Wuxi VC)以及民银资本(CMBC Capital)对GritWorld 吉利(Geely)对Volocopter 宜信(CreditEase)对wefox Skynet Trading对holoride 数码天空科技(DST Global)和和玉资本(MSA Capital)与腾讯一起对Gorillas的几轮融资 数码天空科技(DST Global)和和玉资本(MSA Capital)与腾讯一起对Gorillas的几轮融资 2016年是PE基金以近21亿欧元创纪录的一年,而2021年德国仅有三笔PE交易的投资额不足两亿欧元,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的群欣投资(Kwanyan Investment)对Hawema...

中国魅力:规模和资金实力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Medigene AG致力开发用于治疗癌症的个性化免疫疗法,其核心关键为T细胞受体(TCR)。 2019年4月,该总部位于慕尼黑附近马丁斯里德的公司宣布与中国公司Cytovant达成合作协议,其里程碑付款高达10亿欧元。我们采访了首席执行官Dolores J. Schendel博士教授。
Chinas Außenhandel ging um 11% gegenüber dem Vorjahr zurück

中国对外贸易显着下降

据中国海关总署(GCA)表示,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对外贸易总额5920亿美元,同比下降11%。
Mercedes-Benz erwirbt Anteile an Farasis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入股孚能科技(Farasis)

自2019年以来,这家斯图加特的汽车制造商与这家中国电池制造商一直在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框架内合作。在先前的协议中,他们共同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池。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现在收购了孚能科技公司(Farasis)3%的股份,并参与孚能科技(Farasis)的新股发行。对于这种交易所需的百万金额量还没有确切报道。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和梅赛德斯-奔驰公司(Mercedes-Benz)董事会成员,负责戴姆勒集团研究并担任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的Markus Schäfer将获得孚能科技(Farasis)监事会的一个席位。该协议还包括一些附加条款,这将使得孚能科技(Farasis)尽早成为下一代EQ电动模型的供应商。当然,这还需要满足许多未详细解释的前提条件。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约有3500名员工,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制造。在中国,生产在赣州和镇江两个地点进行,国际生产地点正在计划和建设中。 这也包括坐落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比特费尔德-沃尔芬的工厂,该工厂计划至少有600个工作岗位,预计将于2022年底开始运营。该工厂将由新成立的子公司Farasis Energy Europe运营,该公司将为新工厂投资超过6亿欧元。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的入股也因此将为该电池制造商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能力的规划安全性提供保障。 到2039年的宏伟目标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对孚能科技(Farasis)股份的收购,不仅仅是为了更加紧密地绑定战略合作伙伴,更是在实现2019年宣布的“ 2039愿景”计划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这家汽车制造商在该计划中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9年将完全实现二氧化碳中和。这既是生产目标也是整个新车队的目标。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还必须承诺尽可能环保的进行生产。因此,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孚能(Farasis)工厂将相应地从一开始就努力实现碳中和。

中国中车(CRRC)对福斯罗(Vossloh)的收购为什么获得了批准?

历经漫长的审查程序,德国反垄断机构联邦卡特尔局于2020年4月27日批准了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对欧洲调车机车市场领导者德国福斯罗集团机车业务部门(Vossloh Locomotives)的收购案,该交易于2020年5月31日完成了交割。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批准决定中首次对中国国有企业收购行业竞争对手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中资企业可以通过该决定了解到未来在对并购项目在德国以及欧盟进行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垄断部门在审查时关注的重点问题。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的批准决定令人欣慰的是,该局在对此次交易进行审查时顶住了外部政治环境的影响,将审查焦点集中在了竞争法层面的问题上。 近年来德国福斯罗集团一直在为其机车业务目标物色合适买家。该公司机车业务部门是欧洲市场上调车机车行业的领导者,拥有40%-50%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福斯罗机车部门在创新推进技术方面缺乏投资。收购方中车株洲机车是上市公司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国家持有其51%的股份。中车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商,迄今为止,其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市场。在欧洲市场,中车也只是刚刚要进军调车机车领域。 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中,中国的国有企业被视为同一家集团公司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批准决定中认为,鉴于中国政府可以施加间接性控制影响,中车与其他中国国有企业被视为德国《反垄断法》第36条第2款规定的同一家企业集团。按照该条款的规定,多家关联公司被视为反垄断意义上的单一实体。在中国国家间接持有中车公司的多数股权的背景下,德国《反垄断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控制权的假设推定要件构成。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调查中发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国有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可以施加影响。此外,内部文件还显示,中车严格执行国家五年计划设定的目标。 德国法律规定,在经营者集中申报时需要对集团公司的信息进行完整申报,德国联邦卡特局进行审查的法定期限只有在企业递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后才被启动。在提交申报材料时,经营者需要提交完整的参股企业名,特别是对案件评估重要领域的参股企业,尤其是相关行业和上下游市场的对其他企业的参股情况。在对中车的审查程序中,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多次要求经营者补交参股其他企业的相关信息。经营者已于2019年9月13日向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提交了经营者集中申报。此外,在进行实体法审查时,基于集团公司产生的关联优势效应时反垄断部门考虑的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在经营者集中审查中的特殊性,特别是实施低价策略的可能性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明确表示,虽然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问题在德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这种争论的许多方面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无关。但是,来自中国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的参与,使得反垄断的法律分析呈现出特殊性。 该特殊性的一个表现之一是关联集团公司的规模。首先,国有关联企业集团的大幅垂直整合可以引起规模经济效应。另外。实施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其企业集团中的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因为许多初期产品,甚至供应链的上游产品,可以在集团内部生产。 此外,德国联邦卡特尔局还分析了实施低价和倾销策略的危险性,以及由于国家支持中车在许多其他市场扩张而带来的成本优势。低价策略是竞争性的矛盾,通过低价进入市场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是竞争理念的内在要求。但是,没有比较成本优势支撑的低价策略会在中期内破坏市场结构。这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是实施适当的低价战略的可能性和激励措施。 在这方面,获得融资和补贴以及中车的初期行为是考察的重点因素。德国联邦卡特尔局认为,作为中国两大重要产业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新丝绸之路”支持下的国有企业,中车拥有良好的融资渠道。这些渠道包括公共和隐蔽的国家补贴,这些补贴将会对市场竞争条件造成严重扭曲。德国联邦卡特尔局还考虑了中国国有企业通过国有银行以非市场利率获得贷款的可能性。 在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看来,中车在实施低价策略方面具有充分的可能性。从中车以往在国外市场的行为以及内部文件来看,该公司也会有针对性地利用低价策略来扩大其在国外市场的市场地位。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也有更强的动力去推行低价策略,因为这些策略不仅着眼于创造利润,也着眼于产业政策目标。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在综合各方因素基础上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然而,即使考虑到上述提及的这些特殊因素,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也没有得出应禁止该交易的结论。决定性因素是,福斯罗的市场地位不可能足够强大到让中车足以扩大其市场支配地位。 相关市场的具体情况在对市场的预测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车机车行业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国家铁路的大订单数量多少会对市场容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市场份额有时会有强烈的波动。此外,由于车队车龄较高,以及技术向更经济的驱动技术转变,市场容量有望增加。市场的动态发展导致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尤其是对各方的历史市场地位不能简单推断。德国联邦卡特尔局考虑到了新的竞争者以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可能性,以及福斯罗多年来没有在新技术上进行投资。未来两到四年是福斯罗未来的疲软阶段,竞争对手有可能会在市场上强势确立自己的地位,以至于事后无法改变该市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中车可实施低价战略的可能性也无法再导致市场状况的实质性改变,因为新的竞争者对客户来说已经变得过于重要。 结论 在国有企业参与收购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到多个方面的特殊因素。从营业额分配的角度看,经营者与其他国有企业组成的集团,对是否达到营业额门槛、是否有申报义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申报中提供国家参股企业的完整信息,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以及审查期限有重要影响,至少是这些参股在反垄断评估的相关行业范围内。 在实体法层面上,德国联邦联邦卡特尔局并没有忽视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在德国收购的公开讨论,而是专门关注反垄断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具有扩大市场竞争范围的可能性。例如,市场准入缺乏对等性,就不是反垄断法层面的问题。在欧盟委员会对西门子/阿尔斯通案作出禁止决定后,政客们要求“虚构实际上不存在的世界市场”,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也拒绝了这一要求。 特别具有启发性的是,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关于实施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扩大竞争范围的分析,特别是现有(和中央控制的)资源和补贴的范围,以及成本优势和由此产生的实施低价战略的潜力。但是,行政法上的证明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对这种策略的效果预判。 本文首次发表于M&A REVIEW, 2020年第10期,第332页。
舍弗勒2020年在华呈现涨势

舍弗勒2020年在华呈现涨势

舍弗勒集团今天发布报告称其今年第四季度业绩十分可喜。然而,2020年的营收在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下降了10.4%,因为舍弗勒集团经营的四个地区中只有“大中华区”实现了增长。 全球汽车和工业供应商舍弗勒公布了2020财年的业绩。由于全球新冠疫情,该集团的营收从上一年的144亿欧元左右下降到126亿欧元。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的销售额因而下降了10.4%。这一不利局势影响了舍弗勒的所有部门。不过该集团从下半年开始,尤其是第四季度的业绩较上半年有明显改善。但各地区差异很大。舍弗勒集团的全球业务分布在四个地区:美洲、欧洲、亚洲/太平洋和大中华区。中国经济复苏最快,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的年末收入增长8.7%。但其它地区的营收走势均有所下行。涨势最强劲的为风能产业集群中的工业部门。该领域的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了18.1%。 在华电动汽车是舍弗勒的发展要素 舍弗勒集团报告称,汽车技术部门的涨幅虽小,但营收绝对值较高。虽然整个集团在该领域的营收也下降了11.6%,但与其它市场相比,取得了超过四个百分点的业绩。同样,舍弗勒集团在该领域也只有大中华区呈现涨势——2020年营收增长5.8%。电动汽车部门共拿下了27亿欧元的订单量,远远高于15亿至20亿欧元的目标值。 舍弗勒集团通过其所谓的“谨慎的市场估计”预计2021年排除货币换算影响后的营收将大幅上涨7%以上。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BASF)加强在中国的研发进程

巴斯夫上海创新园进入了第三阶段。随着业务的扩张,巴斯夫突显了其在中国及亚洲持续的投入,集团在这个区域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多。此外,巴斯夫还宣布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NAO)的框架内组建了一个咨询委员会。巴斯夫表示,这加强了集团在亚洲的创新活动。 据这家总部在路德维希港的化工集团报道,巴斯夫上海创新园的第三阶段已经启动。巴斯夫在中国的园区扩建包括了一栋专门用于研发的大楼以及一栋技术中心大楼。按计划,建设工作将于2022年底完成。届时,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8亿欧元左右。上海创新园现在已发展成为了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的创新中心。 据该集团称,上海创新园的研究员和开发员在过去五年里申请了超过220项专利。因此,该基地在巴斯夫对于汽车、建筑以及消费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次扩建标记了巴斯夫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次扩张,巴斯夫将有针对性地扩大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创新园的重点在于新材料、新系统以及化学工艺流程。为此,集团希望满足汽车、建筑和涂料等成长性工业的需求。 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斯蒂芬·科特拉德博士(Dr. Stephan Kothrade)表示:“上海创新园区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扩大为我们的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并巩固了巴斯夫在当地作为创新合作伙伴首选的地位。” 为巴斯夫在中国和亚洲的客户进行研发 与此同时,巴斯夫在研究联盟“亚洲开放研究网络”的框架内设立了一个咨询委员会。这将由来自亚洲顶尖大学的专家组成。委员会的任务是向巴斯夫提供有关研发项目的专业意见,并尽早将中国及亚洲的行业趋势纳入讨论。 同时,巴斯夫也希望加强与这些大学的合作。目的是加快巴斯夫的创新绩效,加快新产品的市场发布。 NAO联盟于2014年起成立,是巴斯夫与亚洲十二所大学及研究所共同的一个平台。已经完成了70多个项目,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单体、聚合物、表面和接触面、涂层、催化作用、电池材料、化学和工艺工程、杀虫剂以及研发中的数字化和智能制造。 巴斯夫先进材料和系统研究平台总裁楼剑锋博士(Dr.Jeffrey Lou)说:“创新使巴斯夫成为领先的化工企业,也是我们实现盈利有机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我们正在扩大在亚洲的研发实力,加强开放创新活动,并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能力,为客户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需求开发解决方案。”

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本文中文版本即将上线 Die gestiegenen Absatzzahlen in China haben positive Auswirkungen auf die Robotikindustrie weltweit. In 2020 wuchs Chinas Roboterabsatz um 19 Prozent, berichtet die IFR. Die Robotikindustrie...
Volocopter kündigt ein Joint Venture mit Aerofugia von Geely an.

Aerofugia und Volocopter gründen Joint Venture

Volocopter und Wofei Changkong Technology Co. (auch bekannt als Aerofugia), eine Tochtergesellschaft der Geely Technology Group haben den Abschluss ihres im März angekündigten Joint...

疫情后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德国企业还能从中德间相同的发展趋势和便利的物流条件中受益。但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良好的物流条件也为德国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机遇二:数字化和绿色经济 中国目前非常关注数字化和绿色经济,这也是德国非常重视的发展趋势。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大量德国企业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与中国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对应。但许多德国公司尚未从中受益。此类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装备、轨道装备、新材料等行业,在自动化和数字化方面用户有丰富经验。应此类企业的要求,中国目前正在明确数字化框架,并给予这些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同等的优惠待遇。 另一方面,在全球零碳转型热议之际,德国企业尤其期待中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行动。中国的措施已经开始产生积极效果。根据汇丰银行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的研究报告《海外企业看中国2021:“双碳”开启新机遇》,近80%(76%)的海外企业认为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他们看好中国“双碳”目标实施带来的商机。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计划为中国市场提供更环保、更可持续的产品。如果考虑到德国也致力于建设绿色经济,中国的“双碳”计划对德国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机遇三:便利的物流条件 此外,中德之间良好的物流条件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机会。 在铁路运输方面,DB Cargo Eurasia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子公司,为客户提供中欧之间快速、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即中欧班列。DB Cargo是唯一一家可以将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德国铁路的欧洲货运网络相连接的供应商。截至2022年1月底,中欧班列已开行5万多列,运送货物455万标准箱,货值2400亿美元,连接到23个欧洲国家的180个城市。 在海运方面,中国国有航运集团的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从港口运营商 Hamburger Hafen und Logistik AG手中收购了Tollerort集装箱码头(CTT) 35%的股份。汉堡港是中国与欧洲之间最重要的海运和陆运物流枢纽。据了解,CTT目前服务于中远集团两条远东航线,一条地中海航线和一条波罗的海支线航线。通过汉堡码头的集装箱几乎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或运往中国市场。在铁路运输和航运条件的双重改善下,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将更加便利。 挑战一:文化差异 中国市场很大,但由于中德文化差异,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德国企业首先要了解如何更好地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许多在欧洲热销的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会经历一个适应期。例如,某欧洲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领先,但在中国却几乎没有市场。原因是该品牌不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该品牌非常注重安全和环保材料,因此在欧洲很受欢迎。但中国消费者更看重汽车的性能,而该品牌使用的3缸发动机因行驶时抖动的问题而饱受诟病。 挑战二:旅行限制和跨境互联网速度缓慢 旅行限制影响了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德国投资者,特别是对于需要更多实地考察的绿地投资项目。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疫情终将消退,中德之间的旅行限制将逐步解除。 然而,另一个问题无法这么快解决:在2020/21年度,德国公司仍将跨境互联网速度缓慢和行政障碍列为前两大业务挑战。此类问题由来已久,必须根据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来解决。 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 为应对市场需求、日益加剧的脱钩趋势和持续的旅行限制,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正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此外,许多公司正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投资,重点是新的生产设施、研发的扩展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进一步发展。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在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增长仍然充满信心。毕马威德国管理合伙人Andreas Glunz表示,在接受调查的德国公司中,49%的德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设施,47%的公司计划增加研发投资,37%计划进一步实现生产自动化,30%则计划加强数字化生产。Glunz表示:“大约71%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去年的调查相比,希望扩大研发投资的公司比例增加了15%。” 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中方欢迎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并尽最大努力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

国际龙头企业对外的优惠政策

巴菲特潜在接班人之一的投资者李路,管理着价值约为90亿美元的喜玛拉雅资本基金, 这也是巴菲特副手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的核心投资之一。不过, 与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同的是, 李路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 尤其是中国进行。目前他是国际铁路设备龙头企业 CRRC的股东之一,持有约6% 的 H股, 约占所有流通股份的 1%。
WE Solutions übernimmt Ideenion

力世纪有限公司收购Ideenion德国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公司

力世纪有限公司收购Ideenion德国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公司。这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中国公司,并于2017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